字 | 意 |
释义 | 意 《説文》:「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徐鍇作「从心,音聲。」徐灝注箋:「意、𢡃實一字,故𢡃之籀文作悥,去入一聲之轉,當『从心,𠶷聲』為正,意乃小篆變體耳。」 (一)yì 《廣韻》於記切,去志影。之部。 ①意向;愿望。如:好意;中意;称心如意。《説文·心部》:「意,志也。」《增韻·志韻》:「意,心所嚮也。」《管子·君臣下》:「明君在上,便辟不能食其意。」《吕氏春秋·長見》:「申侯伯善持養吾意,吾所欲則先我為之。」高誘注:「意,志也。先意承志,傳所謂從而不違也。」 ②志向。《三國志·魏志·杜畿傳》:「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宋王安石《江上五首》之一:「遲回自負平生意,豈是明時惜一毛。」 ③考虑;放在心上。《玉篇·心部》:「意,思也。」《詩·小雅·正月》:「終踰絶險,曾是不意。」鄭玄箋:「女不曾以是為意乎?」《禮記·王制》:「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别之。」鄭玄注:「意,思念也。」孔穎達疏:「意謂思念也。聽訟者以盡意思念,論量罪之輕重次序,不有越濫也。」 ④感知。《荀子·正名》:「凡同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 ⑤意思;意义。如:词不达意。《易·繫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唐杜牧《答莊充書》:「是意能遣辭,辭不能成意,大抵為文之旨如此。」《紅樓夢》第二回:「雨村道:『正是這意。』」 ⑥意见;见解。如:尊意甚善。唐柳宗元《桐葉封弟辯》:「吾意不然。」 ⑦猜测;料想。如:出其不意。《莊子·胠篋》:「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郭慶藩集釋:「意,度也。與億同。」《管子·小問》:「君子善謀而小人善意。」尹知章注:「善以意度之也。」《宋史·趙普傳》:「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京本通俗小説·馮玉梅團圓》:「隨夫避兵,不意中途奔散。」 ⑧怀疑。《廣雅·釋言》:「意,疑也。」《韓非子·存韓》:「為計而使諸侯有意我之心,至殆也。」《漢書·梁孝王武傳》:「於是天子意梁,逐賊,果梁使之。」顔師古注:「意,疑也。」《新唐書·竇建德傳》:「郡縣意建德與賊通,捕族其家。」 ⑨情趣;意味。如:春意;醉意;诗情画意。《文心雕龍·神思》:「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宋晏殊《河柳》:「因愁百卉嬌,强作芳菲意。」金元好問《贈别孫德謙》:「西湖一雨春意濃,絶似銅駝洛陽陌。」明許繼《夜坐》:「空山秋欲來,凉意先在户。」 ⑩感情;情意。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臨岐意頗切,對酒不能喫。」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之二:「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宋王安石《舟夜即事》:「山泉如有意,枕上送潺湲。」 ⑪意气;气势。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多兵意盛。」《後漢書·鮮卑傳》:「鮮卑既累殺郡守,膽意轉盛,控弦數萬騎。」《隋書·達奚長儒傳》:「兵皆力戰,虜意大沮。」 ⑫内心;胸怀。《漢書·高帝紀》:「(高帝)寬仁愛人,意豁如也。」《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爺開懷,娘放意,哥寬心,嫂莫慮。」 ⑬通「億」。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意,叚借為億。」《漢書·賈誼傳》:「大人不曲,意變齊同。」王念孫雜志:「意,讀億萬年之億。《史記》正作億。億變,猶上文言千變萬化也。」 ⑭记忆。后作「憶」。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意,俗字亦作憶。」《素問·宣明五氣論》:「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藏所藏。」王冰注:「意,記而不忘者也。」《靈樞經·本神》:「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唐鄭昈《落花》:「直看花落盡,卻意未開時。」 ⑮通「抑」。连词。抑或;还是。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三:「抑,詞之轉也……字或作意。」《墨子·明鬼下》:「豈女為之與?意鮑為之與?」孫詒讓閒詁引王引之曰:「意,與抑同。」《莊子·盗跖》:「知不足耶?意知而力不能行耶?」王先謙集解:「意同抑,古抑意字通。」 ⑯通「薏」。果仁。《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稱》:「華之屬,必有覈(核),覈(核)中必有意。」 ⑰佛家用语。 ⑱意大利的简称。 ⑲姓。《萬姓統譜·寘韻》:「意,見《姓苑》。明意秀,甌寧人,成化中河間府獻縣訓導。」 (二)yī 《集韻》於其切,平之影。之部。 同「噫」。《集韻·之韻》:「噫,恨聲。或作意。」《莊子·在宥》:「意,治人之過也。」陸德明釋文:「意,本又作噫。」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