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渾 |
释义 | 渾〔浑〕 《説文》:「渾,混流聲也。从水,軍聲。一曰洿下皃。」 (一)hún 《廣韻》户昆切,平魂匣。諄部。 ①水喷涌声。《説文·水部》:「渾,混流聲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引《説文》曰:「渾,水流聲也。」《玉篇·水部》:「渾,水濆涌之聲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汩乎渾流,順阿而下,赴隘陜之口。」《文選·張協〈七命〉》:「溟海渾濩涌其後。」李善注引《説文》曰:「渾,流聲也。」唐元稹《書異》:「奔渾馳暴雨,驟鼓轟雷霆。」 ②浑浊,污浊。《説文·水部》:「渾,一曰洿下皃。」桂馥義證:「『一曰洿下皃』者,謂渾濁也。」《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渾,濁也。」《老子》第十五章:「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唐杜甫《示從孫濟》:「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高玉宝》第五章:「走到小河跟前,小河的水又黄又浑,也看不见底了。」 ③混合,合为一体。《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李善注:「妙悟玄宗,則蕩然都遣,不知己之是己,不見物之為物,故渾齊萬像以冥觀,兀然同體於自然。」唐李華《雜詩六首》之一:「典樂忽涓微,波浪與天渾。」清樊志厚《人間詞乙稿序》:「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 ④糊涂,不明事理。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渾然同惑,孰温孰涼?」宋王安石《禮樂論》:「生渾則蔽性,性渾則蔽生。」《紅樓夢》第十四回:「寶玉道:『同那些渾人吃什麽!』」 ⑤质朴;自然。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返虚入渾,積健為雄。」清汪中《故奉直大夫掌江西道監察御史江君墓誌銘》:「君性渾融,與人交不見圭角。」 ⑥纯,无杂质。《水滸傳》第十二回:「(梁中書)到得教場中,大小軍卒並許多官員接見,就演武廳前下馬,到廳上,正面撒着一把渾銀交椅坐下。」《元史·隋世昌傳》:「鍛渾鐵為鎗,重四十餘斤。」 ⑦我国古代天体学说之一。《宋書·天文志一》:「前儒舊説,天地之體,狀如鳥卵,天包地外,猶殼之裹黄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然,故曰渾天地。」《梁書·儒林傳·崔靈恩》:「先是儒者論天,互執渾、蓋二義,論蓋不合於渾,論渾不合於蓋。靈恩立義,以渾蓋為一焉。」 ⑧全,满,整个。唐陳裕《詠渾家樂》:「天明任你渾家樂,雨下還須滿舍愁。」《新五代史·吴世家·徐温》:「温與信博。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欲背吴,願為惡彩;苟無二心,當成渾花。』温遽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麻油点灯灯花亮,王贵浑身扒了个光。」 ⑨大。《文選·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流不處兮。」李善注引曹大家曰:「渾,大也。」唐秦韜玉《紫騮馬》:「臕大宜懸銀壓銙,力渾欺卻玉銜頭。」汪静之《蕙的风·于是诗人笑了》:「微笑的晨光,像诗一样地流着,蜜蜜地吻着浑大的世界,吻着晨兴的年青的诗人。」 ⑩盛。《方言》卷二:「渾,盛也。」郭璞注:「們渾,肥滿也。」錢繹箋疏:「們渾,猶懣渾,亦盛滿之意也。」《廣雅·釋詁二》:「渾,盛也。」 ⑪副词。 ⑫河名。 ⑬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吐谷浑的省称。《新唐書·高適傳》:「監軍諸將不恤軍務,以倡優蒲簺相娱樂,渾、隴武士飯糲米日不厭,而責死戰,其敗固宜。」宋蘇軾《詹守攜酒見過用前韻作詩聊復和之》:「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渾。」 ⑭姓。《通志·氏族略四》:「渾氏,《左傳》鄭大夫渾罕,衛渾良夫。又《官氏志》吐谷渾氏改為渾。又《唐表》渾氏出自匈奴渾邪王,隨拓拔氏徙河南,因以為氏。自迴貴至瑊世襲皋蘭州都督府。」 (二)hùn 《廣韻》胡本切,上混匣。 ①同「混」。 ②逗趣的,开玩笑的。《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官人難道不知,王安石即當今之丞相,拗相公是他的渾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二回:「原來這徐老二,是一個專門代人家走路子的,著名叫徐二滑子,後來給人家叫渾了,叫成個徐二化子。」 (三)gǔn 《集韻》古本切,上混見。諄部。 ①〔渾渾〕同「滾滾」。水流不绝貌。《集韻·混韻》:「滾,大水流皃。或作渾。」《荀子·當國》:「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則財貨渾渾如泉源。」《山海經·西山經》:「(不周之山)河水所潛也,其源渾渾泡泡。」郭璞注:「渾渾泡泡,水濆湧之聲也;袞咆二音。」 ②坠落。《爾雅·釋詁下》:「渾,墜也。」郝懿行義疏:「渾者,水流之墜也。《説文》云:『混流聲也,一曰洿下皃。』洿下,亦沈墜之義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