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雅 |
释义 | 雅 《説文》:「雅,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从隹,牙聲。」段玉裁注:「楚烏,烏屬,其名楚烏,非荆楚之楚也。」按:此字常借为雅正义,后世遂别构「鴉」字。 (一)yā 《廣韻》五下切,上馬疑。又《集韻》於加切。魚部。 同「鴉」。鸟名。《説文·隹部》:「雅,楚烏也。……秦謂之雅。」《集韻·麻韻》:「雅,鳥名。《説文》:『楚烏也。』或作鴉。」元白賁《百字折桂令》:「千點萬點老樹昏雅。」明董應翰《易鞋記·登程》:「就是飛雅也念故園歸。」清曹寅《滁州清流關道中》:「空梁咽寒溜,遶岸饑雅啼。」 (二)yǎ 《廣韻》五下切,上馬疑。魚部。 ①正,合乎规范的。《玉篇·隹部》:「雅,正也。」《論語·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雅言,正言也。」皇侃義疏:「雅,正也。」《荀子·儒效》:「法二後王謂之不雅。」楊倞注:「雅,正也。」 ②《诗》六义之一。《釋名·釋典藝》:「〔《詩》〕言王政事謂之雅。」《詩·周南·關雎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③训诂的书多有名雅的。如:《爾雅》;《廣雅》;《通雅》。《釋名·釋典藝》:「《爾雅》:爾,昵也;昵,近也;雅,義也;義,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為主也。」 ④指周代的万舞。《詩·小雅·鼓鍾》:「以雅以南,以籥不僭。」鄭玄箋:「雅,萬舞也。萬也、南也、籥也,三舞不僭,言進退之旅也。周樂尚武,故謂万舞為雅。雅,正也。」 ⑤高尚;温文尔雅。如:雅兴;雅人。《字彙·隹部》:「雅,儒雅。」《論衡·四諱》:「夫田嬰,俗父,而田文,雅子也。」《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評》:「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 ⑥美好;艳丽。如:雅观;雅致。《玉篇·隹部》:「雅,嫻雅也。」《改併四聲篇海·隹部》引《玉篇》:「雅,幽雅也。」《新書·道術》:「辭令就得謂之雅。」《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文選·陸雲〈為顧彦先贈婦詩二首〉》之一:「雅步擢纖腰,巧笑發皓齒。」李善注:「雅,閑雅,謂妖麗也。」《北史·李順傳》:「希遠弟希宗字景玄,性寬和,儀貌雅麗,有才學。」 ⑦仪。《玉篇·隹部》:「雅,儀也。」 ⑧平素的交情。《漢書·谷永傳》:「質薄學朽,無一日之雅,左右之介。」顔師古注:「雅,素也。」《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然幼年曾有同窗之雅。」明張煌言《答趙安撫書》:「與執事非有同朝之雅。」 ⑨乐器名。《周禮·春官·笙師》:「掌教龡竽、笙、塤……舂牘、應、雅,以教祴樂。」鄭玄注引鄭司農云:「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組疏畫。」《史記·樂書》:「治亂以相,訊疾以雅。」裴駰集解引鄭玄曰:「雅,亦樂器名,狀如漆筩,中有椎。」 ⑩酒器名。《東觀漢記·吴良傳》:「今日歲首,請上雅壽。」三國魏曹丕《典論·酒誨》:「(劉表)子弟驕貴,竝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 ⑪(量)大。《晋書·李壽載記》:「(壽)敏而好學,雅量豁然。」《文明小史》第十八回:「這位康伯圖兄,是這裏發財洋行裏的華總辦,酒量極雅。」 ⑫敬辞。多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宋陳亮《與應仲實》:「官况絶佳,職事簡少,儒先生雅宜處之。」明佚名《張于湖誤宿女真觀》第二折:「多蒙姑娘雅意。」 ⑬副词。 ⑭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雅,為發語辭。」宋史浩《採蓮舞·花心出念》:「聊尋澤國之芳,雅寄丹臺之曲。」宋徐集孫《舟中詩》:「雅陪雲衲三生話,分得漁舟半日凉。」 ⑮通「夏(xià)」。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荀子·榮辱》:「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王念孫雜志引王引之曰:「雅讀為夏,夏謂中國也,故與楚、越对文。《儒效篇》:『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其證。」 ⑯古州名。隋仁寿四年置,治蒙山县(今四川省雅安市)。 ⑰姓。《萬姓統譜·馬韻》:「雅,見《姓苑》。」 (三)yá 《集韻》牛加切,平麻疑。 ①〔君雅〕也作「君牙」。人名。《集韻·麻韻》:「雅,人名。《尚書》有君雅。通作『牙』。」《禮記·緇衣》:「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鄭玄注:「雅,《書序》作『牙』,假借字也。君雅,周穆王司徒,作《尚書》篇名也。」 ②同「牙」。小雅,即小伢,对小孩子的称呼。《論衡·自紀》:「以聖典而示小雅,以雅言而説丘野。」劉盼遂集解:「小雅之雅,古祇作牙,小兒之稱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