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1605786) U+7531由
異體字表 䢟(27) 𣓐(0) 𥛅(4) 𠙽(0) 逌(4822) 甴(489) 繇(104417)
正 字 表 由(簡)
1. yóu, yāo
【午集上】【田字部】:【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猷。【廣韻】从也。【韻會】因也。【爾雅·釋詁】自也。【註】猶从也。【論語】觀其所由。【註】經也,言所經從。【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註】由,自也。【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又【博雅】由,行也。【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 又於也。【詩·大雅】無易由言。【箋】由,於也。 又【博雅】由,用也。【書·盤庚】冲人非廢厥謀,弔由靈。【註】弔,至,由,用,靈,善也。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箋】由,用也。【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註】由,用也。 又【博雅】式也。 又【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燕之北鄙曰由。【註】胥,相也。由,正皆謂輔持也。 又【揚子·方言】由迪,正也。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所由,州郡官也。【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又【孟子】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註】由由,自得之貌。【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兹免。【註】由由,悗懌實貌。兹免,謂益有謹厲。 又由庚,由儀,笙詩也。見【束晳·補亡詩】。 又國名。【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註】厹由,國名。【釋文】漢志由作猶。 又縣名。【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云: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又姓。【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余於秦。 又由吾,複姓。 又由胡,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 又夷由,鳥名。【爾雅·釋鳥】鼯䑕夷由。 又雔由,蟲名。【爾雅·釋蟲】雔由樗繭。【註】食樗葉。 又與猶通。尚可之辭。【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又通作繇。【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註】與由同。又許由。【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又通作䌛。【前漢·宣帝紀】上亦無䌛知。 又【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云:堯使后稷爲大由。註大由,大農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又借作㽕。【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㽕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註】古作㽕,顚仆也。㽕木生條也。○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㽕係正字,由乃古省。據《尚書註》則㽕屬古文,似誤。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夷。【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又叶羊諸切,音余。【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又【正字通】音妖。冶由,女子笑貌。考證:〔【禮·祭統】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謹照原 書祭統改經解。〔【孟子】由由焉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謹照原文由由焉改由由然。康熙字典
正字
[簡] 由 U+7531
異體字
[1] 䢟 yóu (27) U+489F 异体字字典
遼·龍龕手鑒[行均]【高麗大藏本】: 二音行也 音申貴玉也 音
[2] 𣓐 yóu (0) U+234D0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3] 𥛅 liù (4) U+256C5 汉语大字典
民國·宿遷縣志[嚴型]【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證留從丣聲丣古文酉字猶從酉聲與留同音此留與猶古亦相通之證如
民國·麻江縣志[劉鍾蔭]【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
民國·麻江縣志[劉鍾蔭]【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
[4] 𠙽 kuì, kuài (0) U+2067D 汉语大字典
[5] 逌 yóu, yōu (4822) U+900C 汉语大字典
由廣(3473) / 逌廣(138)
民生其間者異俗先王修其教不異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夫風俗之所以異
由廣 谷大川之異制也是故鴻水平九州之地失疆理伯禹定之必以髙山大川為宋·路史[羅泌]【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遺没而得者國初開地唐御史府得石經十餘石此又唐末淪没之所出也董
逌廣 川書跋淸·六藝之一録[倪濤]【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汪由(653) / 汪逌(14)
子橒張大有子鴻運涂天相子士炳王寵子謝升劉聲芳子俊乾隆二十五年
汪由 敦子承𩆩二十七年梅㲄成子釴三十年沈德濳錢陳羣之幼子各一人王淸·吾學録初編[吳榮光]【清道光十二年吳氏筠清館刻本】郎至 三十年 二月替
汪逌 六月以左朝散 郎至 三宋·(嘉定)赤城志[黄㽦]【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由吉(1356) / 逌吉(21)
變化故而相詭兮孰云豫其終始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繇恵而被戮栗取弔於
由吉 兮王膺慶於所慼叛廻宂其若兹兮北叟頗識其倚伏宣曹興於下夢兮魯衛唐·藝文類聚[歐陽詢]【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變化故而相詭兮孰云預其終始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繇惠而被戮栗取弔於
逌吉 兮王膺慶於所蹙叛迴穴其若茲兮北叟頗識其倚伏單治裏而外彫兮張修淸·歷代賦彙[陳元龍]【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 甴 zhā, yóu, zhá (489) U+7534 中华字海
由是(135002) / 甴是(138)
志之歲在壽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復於壽星獲於諸侯天之道也
由是 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也再拜稽首受而載之○及齊齊桓公妻之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志之歲在壽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復於壽星必獲諸侯天之道也
甴是 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也再拜稽首受而載之獻公之喪秦穆公使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所由(56088) / 所甴(58)
曰衆醫也亟屏之俞氏曰女始則胎氣不足乳湩有餘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
所由 來漸矣弗可已也季梁曰良醫也且食之盧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先秦·列子[列禦寇]【四部叢刊景北宋本】越九品以此取士求之濟治譬猶却行以及前之燕而向楚積習之不可者其
所甴 來漸矣昔魯興泮宮頌聲爰發鄭廢學較國風已譏將以納民軌物莫始於經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由此(62857) / 甴此(28)
廣國之字也絳灌等㠯兩人所岀微爲擇師傅長者有節行者与居長君少君
由此 爲謙讓君子不㠯富貴驕人也漢·三輔决録[趙岐]【清二酉堂叢書本】將軍等日吾屬不死命乃且懸此兩人於是選長者之有節行與居長君少君
甴此 爲退讓君子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由斯(4926) / 甴斯(9)
民教學為先鄭氏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使國子學焉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
由斯 而言國學在內太學在外明矣案如洛陽記猶有仿像臣愚謂今旣徙縣崧瀍南北朝·魏書[魏收]【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民教學爲先鄭氏注云內則設師保以教使國子學焉外則有太學庠序之官
甴斯 而言國學在內太學在外明矣按如雒陽記猶有仿像臣愚謂今旣徙縣崧瀍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良由(7007) / 良甴(8)
而可久也泉布廢興未容驟議前代赤仄白金俄而罷息六貨憒亂民泣於市
良由 事不畫一難用遵行自非急病權時宜守久長之業煩政曲雜致遠常泥且貨南北朝·宋書[沈約]【清乾隆武英殿刻本】物而可久者也泉布廢興驟議前代赤仄白金俄然罷息六貨潰亂民泣於市
良甴 事不畫一難用遵行自非急病權時宜守久長之業煩政曲雜致遠嘗泥且貨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由來(33393) / 甴來(14)
酒談詠終日不倦常慨然歎息顧謂從事中郎鄒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
由來 贒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㓕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後有知晋·襄陽耆舊記[習鑿齒]【清乾隆任氏敏家塾刻心齋十種本】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嘗謂從事中郎鄒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
甴來 賢逹勝士登此逺望如我與卿者多矣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不由(35934) / 不甴(32)
所奉之主故并見獲而死○共音恭注同殉似俊反○會于嬴成昬于齊也公
不由 媒介自與齊侯會而成昬非禮也○介音界【疏】注公不至禮也○正義曰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桓公三年春公會齊侯千嬴成婚於齊也公
不甴 媒介自與齊侯會而成婚葬禮也秋公子翬如齊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率由(7451) / 率甴(6)
上辛有事南郊宜以共日還祭明堂又用次辛饗祀北郊而竝無配犧牲之色
率由 舊章詔可明堂可更詳有司又奏明堂尋禮無明文唯以孝經為正竊尋設祀南北朝·南齊書[蕭子顯]【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上辛有事南郊宜以共日還祭明堂又用次辛饗祀北郊而竝無配犧牲之色
率甴 舊章詔可明堂可更詳有司又奏明堂尋禮無明文惟以孝經爲正切謂設祀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由禮(4398) / 甴禮(7)
民利口餘風至今不絕公其念絕之欲令其變惡俗也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
由禮 以蕩陵德實悖天道特言我聞自古有之世有祿位而無禮教少不以放蕩陵漢·尚書注疏[孔安國]【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靡利口惟賢覆邦家今殷民利口餘風未絶公其念之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
甴禮 以蕩陵德實悖天道特言我聞自古有之世有祿位而無禮教少不以放蕩陵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皆由(28821) / 皆甴(9)
其景至也若不依此或長或短則為不至也云以知其行得失也者景之至否
皆由 人君之行所致若景不依道度為不至是人君之行失若景依道度為至是人漢·周禮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可四也夫人富溢則不可以賞勸貧餒則不可以威禁故法令不行人之不理
皆甴 貧富之不齊也若許其鑄錢則貧者必不能爲臣恐貧者彌貧而服役於富室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
[7] 繇 yóu, yáo, zhòu (104417) U+7E47 word2vec
咎由(504) / 咎繇(2936)
几閣自明習者不能徧覩況郡縣承用者乎䧟愚惷於無辜羅元元之不逮其
咎由 乎格令之煩多而不信故姦吏因緣而爲市也臣請今後凡諸臣有請改𨤲明·右編[唐順之]【明萬曆刻本】自說也能雖窮海內不自爲也夫在上者患於不能無爲而代人臣之所司使
咎繇 不得行其明斷后稷不得施其播殖則羣才失其任而主上困於役矣故冕旒先秦·莊子[莊周]【四部叢刊景明世德堂刊本】由是(135002) / 繇是(9892)
苟辟患也莫甚於生則苟利而求生矣莫甚於死則可辟患不擇善何不爲耳
由是 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 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先秦·孟子[孟軻]【四部叢刊景宋大字本】齊者乃獨以爲不可殷旣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頋
繇是 而言夫豈有求而爲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明下或有者字今丗之所謂士者唐·朱文公校韓昌黎先生集[韓愈]【四部叢刊景元刊本】緣由(11742) / 緣繇(925)
取色者是則離色假說詮表於色想法於色想事應起色覺而實不起由此因
緣由 此道理當知諸法離言自性如說其色如是受等如前所說乃至湼槃應知亦唐·瑜伽師地論[玄奘]【大正新修大藏經本】這所列四款併前三款俱嚴加申飭着實遵行不得僅以條議塞責其無案呈
緣繇 知道了欽此明·度支奏議[畢自嚴]【明崇禎刻本】無由(30528) / 無繇(4344)
漢語大詞典·無繇: 同“
無由 ”。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
無由 也妾願没入為官婢贖父刑罪使得自新書奏天子天子憐悲其意乃下詔曰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之欲反雖後欲改過自新其道
無繇 也妾願没入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自新書奏天子憐悲其意遂下令除肉宋·古今考[魏了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由此(62857) / 繇此(3368)
漢語大詞典·繇此: 1.
由此 ,从此。承接上文,加以推论。繇,通“ 由 ”。2.因此。繇,通“ 由 ”。譏其宴樂早則既葬應除而違諒闇之節也堯喪舜諒闇三年故稱遏密八音
由此 言之天子居喪齊斬之制菲杖絰帶當遂其服既葬而除諒闇以終之三年無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其宴樂已早明旣葬應除而違諒闇之節也堯喪舜諒闇三年故稱遏宻八音
繇此 言之天子居喪齊斬之制苴杖絰帶當遂其服旣葬而除諒闇以終三年無改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由來(33393) / 繇來(1815)
請下齊以救國林謂卑下服齊以救鄭國之社稷○下戸嫁反公曰吾知其所
由來 矣姑少待我林我知其禍之所從來矣且少待我處分杜欲以申侯說對曰朝晋·左傳杜林合注[杜預]【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憚難也旣不能彊又不能弱所以斃也國危矣請下齊以救國公曰吾知其所
繇來 矣姑少待我欲以申侯說對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於是鄭殺申侯以說于齊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何由(30297) / 何繇(1819)
漢語大詞典·何由: 亦作“
何繇 ”。漢語大詞典·何繇: 见“
何由 ”。州兄弟又靖亦自與書辛苦懇惻而復寂寞未有報應雖仰瞻光靈延頸企踵
何由 假翼自致哉知聖主允明顯授足下專征之任凡諸逆節多所誅討想力競者晋·三國志[陳壽]【百衲本景宋紹熙刊本】州兄弟又靖亦自與書辛苦懇惻而復寂寞未有報應雖仰瞻光靈延頸企踵
何繇 假翼自致哉知聖主光明顯授足下專征之任凡諸逆節多所誅討想力競者宋·册府元龜[王欽若]【明刻初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