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ㄖㄨㄥˊ 1. 儀容。通「容」。《說文解字.頁部》:「頌,貌也。」清.段玉裁.注:「貌下曰:『頌儀也。』……古作頌貌,今作容貌。」《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徐生》:「教時,徐生以頌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延、襄。」 2. 寬容。通「容」。《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世以鮑焦為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漢書.卷二.惠帝紀》:「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當盜械者,皆頌繫。」 (二)ㄙㄨㄥˋ 1. 《詩經》六義之一。為讚美祖先、神靈、君主之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廣韻.去聲.用韻》:「頌,歌也。」《集韻.去聲.用韻》:「頌,一曰:『告成功之詩。』」《禮記.樂記》:「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論語.子罕》:「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2. 稱讚別人之好處。如:「稱頌」、「讚頌」。《史記.卷四.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唐.元結〈大唐中興頌.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者,必見於歌頌。若今歌頌大業,刻之金石,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 3. 文體名。一種以讚美表揚為內容之文體。如劉伶〈酒德頌〉、陸機〈漢高祖功臣頌〉。 4. 祝禱。通常用於書信中。如:「敬頌近安」、「順頌時安」。《平妖傳》第三三回:「雖則如此,那百姓們千萬張口咒詛祝頌,難道全然沒用?」 5. 朗讀。通「誦」。《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