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ㄙˋ 1. 給予,上級賞給下級。如:「賜予」、「賜姓」。《說文解字.貝部》:「賜,予也。」《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四一:「呼我遊太素,玉杯賜瓊漿。」《隋唐演義》第八○回:「其中惟虢國夫人,更風流倜儻,玄宗常與相狎,凡宮中的服食器用,時蒙賜賚,又另賜第宅一所於集慶坊。」 2. 頒發。三國魏.曹植〈應詔〉:「嘉詔未賜,朝覲莫從。」《明史.卷三三○.西域列傳二.罕東左衞》:「我朝建哈密、赤斤、罕東諸衛,授官賜敕,犬牙相制,不惟斷匈奴右臂,亦以壯西土藩籬。」 3. 恩惠。如:「受賜」。《玉篇.貝部》:「賜,惠也。」《公羊傳.僖公二年》:「虞郭之相救,非相為賜。」漢.何休.注:「賜,猶惠也。」《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 4. 有求於人時,使用之敬詞。如:「賜教」、「敬請賜票」。《儀禮.士相見禮》:「某不足以辱命,請終賜見。」 5. 盡、止盡。通「儩」。漢.揚雄《方言》卷三:「鋌、賜、 、凘,皆盡也。」晉.潘岳〈西徵賦〉:「超長懷以遐念,若循環之無賜。」 6. 姓。《廣韻.去聲.寘韻》:「賜,姓;《世本》云:『齊大夫簡子賜之後。』」 (二)ㄘˋ,ㄙˋ之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