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粗大的繩索。《說文解字.糸部》:「緪,大索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騎步相持,絙(緪)橋相引。」清.王士禎〈愁霖行〉:「涒灘之歲陰氣凝,愁霖不絕如貫緪。」
2.繃急琴弦。《說文解字.糸部》:「緪,一曰急也。」《楚辭.屈原.九歌.東君》:「緪瑟兮交鼓,簫鍾兮瑤簴(虡)。」漢.王逸.注:「緪,急張絃也。」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登韻》。
《重訂直音篇.卷七.糸部》。
《龍龕手鑑.糸部》。
《正字通.糸部》。
《漢語大字典.糸部》。
(一)
「」為「緪」之異體。緪,《說文.糸部》:「,大索也。一曰急也。從糸,恆聲。」《集韻.平聲.登韻》「」下云:「《說文》大索也。一曰急也。或省。」《正字通.糸部》收「」字,注云:「同緪,省。舊本義與緪註同。誤分為二。」《增廣字學舉隅.卷一.偏旁相似》「」下云:「……大索也。本作緪。」按:「緪」「」本異形各義,其後「緪」或省寫作「」,故「」當為「緪」之異體字。
(二)
=>「絙」之異體。
《廣韻.平聲.登韻》。
*此形為避北宋欽宗趙桓諱而省。
《玉篇零卷.糸部.字》。
《字彙.糸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緪」之異體。緪,《說文.糸部》:「,大索也。一曰急也。從糸、恆聲。」《玉篇零卷.糸部》收「」字,注云:「《說文》,索也。」故「緪」「」當為一字之異體。《玉篇.糸部》《集韻.平聲.登韻》《類篇.糸部》《四聲篇海.糸部》等都作「」形。按:依《異體字例》,凡「亙」形多作「亘」,「緪」「」之異正在此。今既定「緪」為正字,故「」當為「緪」之異體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