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ㄐㄧㄠˋ 1. 古代刑具,枷械之統稱。《說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易經.噬嗑.上九》:「何校滅耳,凶。」唐.孔穎達.正義:「惡積不改,故罪及其首,何擔枷械,滅沒於耳,以至誅殺。」《資治通鑑.卷二六九.後梁紀四.均王乾化三年》:「庚辰,晉王發幽州,劉仁恭父子皆荷校於露布之下。」 2. 柵欄。《墨子.卷一四.備穴》:「為鐵校,衛穴四。」《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唐.顏師古.注:「校獵者,以木相貫穿,總為闌校,遮止禽獸而獵取之。」 3. 古代養馬之編制。《周禮.夏官.校人》:「六係為廄,廄一僕夫。六廄成校,校有左右。」 4. 古代軍隊之編制。《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孫叔奉轡,衛公參乘,扈從橫行,出乎四校之中。」《漢書.卷五五.衛青傳》:「護軍都尉公孫敖三從大將軍擊匈奴,常護軍傅校獲王。」唐.顏師古.注:「校者,營壘之稱,故謂軍之一部為一校。」 5. 訂正、考訂。如:「校稿」、「校覈」。《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詔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 6. 考核、考究。《荀子.君道》:「知慮取捨,稽之以成,日月積久,校之以功。」《新唐書.卷四五.選舉志下》:「考校之法,皆在書判簿歷、言辭俯仰之間。」 7. 計算。《荀子.王霸》:「闇君者,必將急逐樂而緩治國,故憂患不可勝校也,必至於身死國亡然後止也,豈不哀哉!」《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8. 較量、計較。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詩:「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九.柳柳州》:「然榮辱得失之際,銖銖校量,而自矜其達,每詩未嘗不著此意,是豈真能忘之者哉?」 (二)ㄒㄧㄠˋ 1. 施教求學之處。如:「學校」、「夜校」。《集韻.去聲.效韻》:「校,教學之宮。」《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三教外地》:「都城內外,自有文武兩學,宗學、京學、縣學之外,其餘鄉校、家塾、捨館、書會,每一里巷須一二所。弦誦之聲,往往相聞。」 2. 中級軍官之稱。軍階在將官之下,尉官之上,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3. 姓。如唐代有校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