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1690B01690B01690B01690
字號B01690正字 - 06 - 10 
說文釋形

,炊竈木。从木,舌聲。臣鉉等曰:「當从甛省乃得聲。」(他念切)

,檃也。从木,聲。一曰矢栝,築弦處。(古活切)

注音(一)ㄍㄨㄚ (二)ㄎㄨㄛˋ (三)ㄊㄧㄢˋ
漢語拼音(一)guā (二)kuò (三)tiàn
釋義

(一) ㄍㄨㄚ

1.  矯正曲木之器具。《說文解字.木部》:「桰(栝),檃也。」《荀子.性惡》:「故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2.  箭末端搭扣弦之部分。《說文解字.木部》:「桰(栝),一曰矢栝,築弦處。」《集韻.入聲.末韻》:「栝,矢栝築弦處。」《淮南子.兵略》:「夫栝,淇衛箘簬,載以銀錫,雖有薄縞之幨,腐荷之矰,然猶不能獨射也。」漢.高誘.注:「栝,箭栝也。」

3.  檜。《廣雅疏證.卷一○上.釋木》:「栝,與檜同。爾雅云:『檜,柏葉松身。』是栝即柏之別種,故以栝為柏也。」唐.杜甫〈別張十三建封〉詩:「雖當霰雪嚴,未覺栝柏枯。」

=>」之異體。

(二) ㄎㄨㄛˋ

」之異體。

(三) ㄊㄧㄢˋ

撥火之杖。《說文解字.木部》:「栝,炊竈木。」清.段玉裁.注:「今俗語竈是。」

B01690
B01690-004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木部》。


注音 (1)ㄍㄨㄚ (2)ㄊㄧㄢˋ
漢語拼音 (1)guā (2)tiàn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栝」之異體。「栝」之篆文,其原有二:一為從舌之「」,一為從之「」。

「栝」字從舌,舌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舌部》:「在口所以言,別味者也。從干口,干亦聲。」然甲文「舌」或作「」、「」、「」、「」諸形,為合體象形,非是形聲字,篆文作「」,當是由「」改易而來。

「舌」字,字書(如《廣韻》、《集韻》、《類篇》等)及時人多習從「千」作「」,從「舌」聲之字亦多從「千」,如「括」、「活」、「栝」之類,然字依篆文,隸定該從「干」作「舌」者是,所從得聲之字亦當如是,其改作「千」者,恐是「干」、「千」形近而訛;不然,則是筆勢改易而誤者也,字書中唯《正字通.木部》作「」,知其遵從《說文》之謹也。今既以形改之「栝」為正字,則「」為其異體可也,故可收。

B01690
B01690-001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木部》。


注音 (1)ㄍㄨㄚ (2)ㄊㄧㄢˋ
漢語拼音 (1)guā (2)tiàn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栝」之異體。「栝」之篆文,其原有二:一為「」,《說文解字.木部》:「炊木。從木舌聲。」《說文解字義證.木部》:「炊木者,《六書故》:『栝,進火木。』」另一為「」,大徐本《說文解字.木部》:「檃也。從木聲。一曰:矢栝,築弦處。」段注本「栝」作「」」、「築」作「檃」。字本作「」,與從「舌」之「栝」二字,然「」之金文作「」(《金文編.卷二.姑□句》。《漢語古文字字形表》「□」作「馮」),形與「舌」之篆文「」近似,隸變多作「舌」,乃掍而不別,故段玉裁於口部「」下注曰:「凡『』聲字,隸變皆為『舌』,如『括』、『刮』之類。」夫「」、「」二字楷定形同,故後代字書多渾而言之,如《類篇.木部》:「『栝』,他點切,木杖也,一曰炊木。……又古活切,《說文》:『檃也。一曰夫栝,築弦處。』」

」字始見《類篇.木部》,曰:「他念切。《說文》:『炊木。』」義與從舌聲之「栝」同,此字之形構,徐鉉曰:「當從省乃得聲。」段玉裁則曰:「徐說非也。『栝』、『』、『銛』等字,皆從『』聲。『』見部,轉寫訛為『舌』耳。」按:《說文》無「」字,《玉篇.目部》有之,曰:「火刮切,視也。」又《說文解字.部》:「,舌貌。」夫「炊木」與目視無涉,而與口舌有關,故段說為是。字既從得聲,則《類篇》乃存其原貌,而《字彙.木部》、《正字通.木部》不察,反以「」為「栝」之俗字,是其偶失也。「」雖為「栝」之本形,然既以「栝」為正字,則「」為異體也,故可收。

B01690-002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木部.栝字》。


注音 (1)ㄍㄨㄚ (2)ㄊㄧㄢˋ
漢語拼音 (1)guā (2)tiàn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栝」之異體。「栝」之篆文,其原有二:一為從舌聲之「」,炊木也;一為從聲之「」,檃也。

」字始見《玉篇.木部》,以為與「栝」同,並引《說文》曰:「檃也。」

按:從舌之「」與從之「」本為二字,其後隸變而楷書同作「栝」,掍而不別。「」字乃從篆文「」之形而定,雖略近本形,然今既以隸變後之「栝」為正字,則「」為其異體矣,故可收。

B01690
B01690-005-1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忝韻》。

《六書正.去聲.豔栝釅韻》。

《漢語大字典.木部》。


#「C05168」另兼正字。

B01690
B01690-003-1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木部.字》。


注音 (二)(1)ㄍㄨㄚ (2)ㄊㄧㄢˋ (一)ㄊㄧㄢˋ
漢語拼音 (二)(1)guā (2)tiàn (一)tiàn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栝」之異體。「栝」之篆文,其原有二:一為從舌聲之「」,炊木也;一為從聲之「」,檃也。

」始見《玉篇.木部》,曰:「『』,他念切,木杖也。『栝』,《說文》同上。」《類篇.木部》亦曰:「『栝』,他點切,木杖也,一曰炊木,或作『栝』。」

按:「栝」、「」形義俱異,本為二字,其後隸變轉寫而渾作「栝」。今「」為木杖,又為炊木,乃存「」之本義,為後起字,故《字彙.木部》直呼之曰「俗字」,言曰:「『』,此俗字也,本字作『栝』。今人以『栝』為木名,音『古活切』,而以『』代『栝』,其訛久矣!」信然也。據此,則「』為「栝」之後起字無疑。「栝」,本從「」,音他念切;「」,他典切,是二字音同,則「」之於「栝」,乃是以同音字改易聲符者,為炊木之「栝」之異體,故可收。

()

@C05168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五經文字
木部.頁3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五十一忝.他點切.頁453
去聲.十四泰.古外切.頁522
去聲.五十六栝.他念切.頁627
入聲.十三末.古活切.頁691
入聲.十三末.古活切.頁69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五.入聲.十三末.頁96.左
六書正譌
去聲.二十九豔㮇釅韻.頁157.右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木部.頁18.左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宋體母稿異體字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7: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