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珓」之異體。珓字,《龍龕手鑑.玉部》云:「珓,古孝反。珓,古者以玉為之。」珓之制,據《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三.卜教》云:「後世問卜于神有器名盃珓者,以兩蚌殼投空擲地,觀其俯仰以斷休咎。自有此制,後人不專用蛤殼矣,或從竹,或從木,略斲削使如蛤形,而中分為二,有仰有俯,故亦名盃珓。盃者,言蛤殼中空可以受盛,其狀如盃也。珓者,本合為教,言神所告教,現于此之俯仰也。……今野廟之荒涼無資者,止破厚竹根為之,俗書竹下安教者是也。」據此,則「珓」有以竹根為之,有書寫為「 」者。《中華字海.竹部》:「 ,同『珓』。字見《演繁露.卜教》。」即據此而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