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字號A02405正字 - 06 - 10 
說文釋形「烙」《說文》不錄,見於《說文》新附。
《說文》新附:,灼也。从火,各聲。(盧各切)
注音(一)(語音)ㄌㄠˋ (二)(讀音)ㄌㄨㄛˋ
漢語拼音(一)(語音)lào (二)(讀音)luò
釋義

()(語音)ㄌㄠˋ

1. 用燒熱之金屬在牲畜或器上灼燙,留下標誌。大徐本說文解字.火部.新附:「灼也。」宋.蘇軾〈書韓幹牧馬圖〉:「鞭烙傷天全,不如此圖近自然。」明史.卷七五.職官志四:「凡騎操馬匹印烙、俵散、課掌、孳牧,以時督察之。」

2. 將麵食置於燒熱之鍋烤熟。《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自到廚下烙了一斤餅,炒了一盤韭菜,自捧出來陪著。」醒世姻緣傳第五八回:「相旺跨進門去,天將晌午,調羹合小珍珠在廚房裏邊柴鍋上烙青羊肉合子,弄得家前院後噴鼻的馨香,饞得相嘓嘓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八回:「一會兒,店家送上些甚麼片兒湯、烙餅等東西,我就讓那弓兵在一起吃過了。」

3. 燙平衣物。如:「烙衣服」。土風錄.卷五.烙鐵:「衣服有柄者曰烙鐵。」

4. 燒燙、灼痛。《老殘遊記》第一○回:「伸手一摸,納夜明珠卻甚熱有些烙手。」

()(讀音)ㄌㄨㄛˋ

1. 灼、燒,古代以燒紅鐵器灼燙身體之酷刑。遼史.卷六一.刑法志上:「拷訊之具,有粗、細杖及鞭、烙法。…鞭、烙之數:凡烙三十者鞭三百,烙五十者鞭五百。」《封神演義》第六回:「只見九間殿上烙得皮膚筋骨,臭不可聞。」

2. 炮烙」:古代酷刑之一,用燒紅鐵器灼燙身體。亦作「炮格」。荀子.議兵:「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韓非子.喻老:「為肉,設炮登糟丘,臨酒池。」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徽宗大怒,遣中使執於觀下令有司問,箠掠亂下,又加炮,詢問此人為誰,其人略無一語,亦無痛楚之色,終不肯吐露情實。」

說文解字(大徐本)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廣韻
集韻
入聲.十九鐸.歷各切.頁724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下入聲.頁148.右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9: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