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A01705
A01705A01705A01705
字號A01705正字 - 17 - 20 
說文釋形大徐本:,推也。从手,襄聲。(汝羊切)
段注本:,推也。从手,襄聲。(汝羊切)
注音(一)ㄖㄤˇ (二)ㄖㄤˊ
漢語拼音(一)rǎng (二)ráng
釋義

(一)ㄖㄤˇ
擾亂。淮南子.兵略:「故至於攘天下,害百姓。」漢書.卷四十.張良等傳.贊曰:「陳平之志,見於社下,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於漢,而為謀臣。」

(二)ㄖㄤˊ
❶排斥、排擠。公羊傳.僖公四年:「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楚辭.東方朔.七諫.沉江:「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❷捋。指捲袖露出手臂的動作。孟子.盡心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文選.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❸竊取。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❹侵奪。莊子.漁父:「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漢書.卷六十四.嚴助傳:「南夷相攘,使邊騷然不安,朕甚懼焉。」
❺祭祀神祇以除不祥。禮記.月令:「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A01705
A01705-014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手部》引〈列女傳〉。


A01705
A01705-013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手部》引〈取經詩話〉。


A01705
A01705-004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手部》引〈列女傳〉。


注音 (1)ㄖㄤˊ (2)ㄖㄤˇ
漢語拼音 (1)ráng (2)rǎng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攘」之異體。攘,《說文解字.手部》作「」,云:「推也。從手襄聲。」今考《宋元以來俗字譜.手部》引〈列女傳〉等作「」,《佛教難字字典.手部》亦定「」同「攘」。按《歷代書法字彙.手部》引晉王獻之〈洛神十三行〉亦作「」,可知「」字乃書體省筆者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攘」之異體。

A01705
A01705-012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A01705
A01705-015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手部》引〈取經詩話〉。


A01705
A01705-017-1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手部》。


A01705
A01705-007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A01705
A01705-011
部首筆畫  - 17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手部》。

《字彙補.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A01705
A01705-008
部首筆畫  - 19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A01705
A01705-001
部首筆畫  - 20 - 23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手部》。

《龍龕手鑑.手部》。


注音 (1)ㄖㄤˊ (2)ㄖㄤˇ
漢語拼音 (1)ráng (2)rǎng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攘」之異體。攘,《說文解字.手部》作「」,云:「推也。從手襄聲。」今考《四聲篇海.手部》云:「,汝羊切,與攘義同。」《康熙字典.手部》則引《篇海》云:「,同攘。」《重訂直音篇.手部》亦云:「,攘同。」按《漢語大字典.手部》引《龍龕手鑑.手部》謂「」為「攘的俗字」,而《龍龕手鑑.手部》云:「二俗,攘正。」「攘」之俗字作「」,中間二「口」作二「△」,正俗寫常見之例也。然則可以推知「」字乃「攘」字之俗體,故可收為其異體無訛。

A01705
A01705-016
部首筆畫  - 21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手部》。


A01705
A01705-009
部首筆畫  - 21 - 24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A01705
A01705-005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文部》。


A01705
A01705-010
部首筆畫  - 15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A01705
A01705-002
部首筆畫  - 17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陽韻》。


注音 (1)ㄖㄤˊ (2)ㄖㄤˇ
漢語拼音 (1)ráng (2)rǎng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攘」之異體。攘,《說文解字.手部》作「」,云:「推也。從手襄聲。」今考《集韻.平聲.陽韻》云:「攘,古作。」《正字通.攴部》亦云:「,同攘。」按「攘」字本從「手」,從「攴」亦有從「手」之意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為「攘」字之異體。

A01705
A01705-017
部首筆畫  - 21 - 25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平聲.陽韻》。


A01705
A01705-003
部首筆畫  - 17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皮部》。


#「N00090」另兼正字。

注音 (1)ㄖㄤˊ (2)ㄖㄤˇ #ㄖㄤˊ
漢語拼音 (1)ráng (2)rǎng #ráng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攘」之異體。攘,《說文解字.手部》作「」,云:「推也。從手襄聲。」今《正字通.皮部》云:「字之訛。唐史武后贊『神器』舊註引作『皴』,非,別訓剝裂,亦非。」《康熙字典.皮部》,《中文大辭典.皮部》亦皆從《正字通》定「」為「」之訛字。按「皮」、「攴」形近,「」字本從「攴」,訛從「皮」而作「」也。按「」字既為「攘」字之異體,而「」字又為「」之形訛,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攘」字之異體。


#「N00090」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六養.頁436.左
金石文字辨異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佩觿
卷中.頁19.左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陽.如陽切.頁215
平聲.十二庚.尼庚切.頁231
上聲.三十六養.汝兩切.頁415
去聲.四十一漾.式亮切.頁597
去聲.四十一漾.人樣切.頁598
平聲.十陽.思將切.頁213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手部.頁16.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三.韻辨輯略.頁512.左
彙音寶鑑
卷四.姜下平聲.頁350.右
卷四.姜下去聲.頁353.左
檢字表.手部.頁312
卷四.姜上平聲.頁341.左
卷四.姜上上聲.頁343.左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