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江、湖、海等水域所圍繞之陸地。如:「綠島」、「關島」。《說文解字.山部》:「島,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書經.禹貢》:「島夷皮服。」漢.孔安國.傳:「海曲謂之島。」《史記.卷九四.田儋列傳》:「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金史.卷八三.列傳.祁宰》:「而江湖島渚之間,騎士馳射,不可驅逐,此地利不便也。」
2. 陸地上具特殊用途之島狀物。如:「安全島」、「分隔島」。
3. 姓。《正字通.山部》:「島,又姓,明弘治舉人島璞。」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經典文字辨證書.山部》。
《集韻.上聲.皓韻》。
「」為「島」之異體。
《說文解字.山部》:「,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從山鳥聲。讀若詩曰:『蔦與女蘿。』都皓切。」《集韻.上聲.皓韻》:「,《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亦書作。」《四聲篇海.山部》:「、,海中山可居。」《字彙補.山部》:「,與同。」《康熙字典.山部》:「,《字彙補》與島同。」按「」為「島」之異體,「」則改「」之上下二文疊置為左右並列,此為形聲字異體常見之現象。
故定「」為「島」之異體。
《中文大辭典.山部》。
《五經文字.山部》。
「」為「島」之異體。「島」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山部》作「」,曰:「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從山鳥聲,讀若《詩》曰:『蔦與女蘿。』」(說文解字詁林作「」)段注本作「」,說同。今楷變省作「島」。
「」字見《五經文字.山部》、《玉篇.山部》並同。按:「」字當是篆文「」楷定之本形,今既以省形之「島」為正,則本形之「」為其異體是也,故可收。
「」字見《集韻.上聲.皓韻》,以為「」之重文,《類篇.山部》並同。按:「」為「島」之本形。「島」從鳥聲,「」從壽聲;鳥者,都了切,端母,段氏古音之第二部;壽者,殖酉切,禪母(為「定」母之變聲),段氏古音之第三部,則「鳥」、「壽」二字古音為同類雙聲,是「島」之作「」,乃以雙聲字改易聲符也,其為異體信然,故可收。
《佛教難字字典.山部》。
《說文解字.山部》:「,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從山鳥聲。讀若詩曰:『蔦與女蘿。』都皓切。」《佛教難字字典.山部》以「」為「島」之異體。《廣碑別字.十畫.島字》引〈唐棗強縣令斐同墓誌〉作「」。按「」為「島」訛變而成,下改從山為從止,形近而訛。故定「」為「島」之異體。
《玉篇零卷.阜部.字》。
「」字見《玉篇零卷.阜部》,引《聲類》曰:「古文島字也。」《龍龕手鑑.阜部》亦曰:「與島同。」按:「島」之本形作「」。夫山者,地有石而高,阜者,大陸也,山無石者,是二字義通,此「」之古文作「」者是也(見《說文解字.山部》),則「島」之作「」,乃以義近字改易形符也,其為異體有徵,故可收。
《龍龕手鑑.阜部》。
《說文解字.山部》:「,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從山鳥聲。讀若詩曰:『蔦與女蘿。』都皓切。」《集韻.上聲.皓韻》:「、,《說文》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或從。」《字彙.阜部》:「,同島。」《中文大辭典.山部》:「島,或作。」按「島、」為改換形符、聲符之形聲異體字。聲符改從鳥為從壽,形符改從山為從,取音取義皆相似。故定「」為「島」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