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指甲或器物輕輕括拭。如:「搔癢」、「搔爬」。《說文解字.手部》:「搔,括也。」《詩經.邶風.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漢.焦延壽《易林.卷十.蹇之革》:「頭癢搔跟,無益於疾。」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 擾亂、騷動。通「騷」。《淮南子.兵略》:「貪昧饕餮之人,殘賊天下,萬人搔動。」《西遊記》第一回:「那童子出得門來,高叫道:『甚麼人在此搔擾?』」
〔關鍵文獻〕
《字彙補.手部》。
《龍龕手鑑.手部》。
《中文大辭典.手部》。
《四聲篇海.手部》。
《經典文字辨證書.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十八.莊子音義》。
《集韻.去聲.號韻》。
《康熙字典.手部》。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搔字》引〈隋宮人房氏墓誌〉。
《集韻.平聲.豪韻》。
《重訂直音篇.卷二.手部》。
《廣碑別字.十三畫.搔字》引〈宋殿中丞清河張署墓誌〉。
顧氏補刊本《集韻.平聲.豪韻》。
《類篇.手部》。
「」為「搔」之異體。搔,《說文解字.手部》:「,括也。從手,蚤聲。」顧氏補刊本《集韻.平聲.豪韻》:「搔,《說文》括也。或從。」《類篇.手部》:「搔,蘇遭切。《說文》把持也。或從。……」《正字通.手部》:「,《集韻》搔或作,從搔為正。」按此以繁文為異體。「」為「搔」之異體,自無可疑。
「」,同「搔」,「」當為「」之省變。
「」為「搔」之異體。搔,《說文解字.手部》:「,括也。從手、蚤聲。」《四聲篇海.爪部》收「」,注云:「音搔。」按:《字彙.爪部》收「」,注云:「同搔。」「」當為「」之省變,亦為「搔」之異體。
《字彙.爪部》。
《正字通.爪部》。
「」為「搔」之異體。搔,《說文解字.手部》:「,括也。從手,蚤聲。」《字彙.爪部》:「,同搔。」《正字通.爪部》:「,俗搔字。」《康熙字典.手部》:「,《字彙》同搔。《正字通》俗字。」是文獻有據也。按「搔」從手,以示以手抓括;「」從爪,則以爪抓括,並會意可得。故可定「」為「搔」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