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ㄏㄨㄢˇ 1. 洗滌、洗濯。《說文解字.水部》:「 ,濯衣垢也。……浣, 或从完。」《廣韻.上聲.緩韻》:「浣,濯也。」《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扁鵲》:「湔浣腸胃,漱滌五藏。《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成帝御浣衣,哀帝去樂府。」唐.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2. 滌除、消除。《集韻.上聲.緩韻》:「浣,滌也。」唐.馬載〈岐陽逢曲陽故人話舊〉詩:「積愁何計遣?滿酌浣相思。」《新唐書.卷二一一.藩鎮鎮冀列傳.王武俊》:「而淄青、盧龍數表請赦,乃詔浣雪,盡以故地畀之,罷諸道兵。」 3. 唐代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上浣、中浣、下浣。後借作為上旬、中旬、下旬之別稱。《正字通.水部》「澣」字:「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故白居易詩:『公假月三旬。』今皆襲用之。省作浣。」 =>「澣」之異體。 (二)ㄨㄢˇ,ㄏㄨㄢˇ之又音。 =>「澣」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