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
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A02188
字號A02188正字 - 06 - 09 
說文釋形「流」《說文》作「」。
大徐本:,水行也。从沝、A03464A03464,突忽也。,篆文从水。(力求切)
段注本:,水行也。从沝、A03464A03464,突忽也。,篆文从水。(力求切)
注音ㄌㄧㄡˊ
漢語拼音liú
釋義

1.  水流動。說文解字.:「,水行也。…流,篆文從水。」易經.乾卦.九五:「水流,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  隨水移動。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七:「於是以腳船數十,前設巨以搗流冰。」

3.  移動、運行。如:「流星」、「流年」、「七月流火」。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張湯:「山東水旱,貧民流。」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4.  圓轉、順利。如「流暢」、「流利」。楚辭.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

5.  虛浮。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孚部:「流,叚界為浮。」荀子.致仕》:「凡流言、流說、流事、流謀、流譽、流而衡至者,君子慎之。」唐.楊.注:「流者,無根源之謂。」

6.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南史.卷六九.列傳.沈炯:「時有文章,隨即棄毀不令流布。」

7.  放逐。如「流放」。國語.周語上》:「王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8.  放縱。國語.晉語:「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9.  趨向。如:「流於形式」。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清史稿.卷二九二.高其倬列傳:「宗治尚明肅,諸臣皆以開敏精勤稱上指,為政持大體,與夫急功近名,流於谿刻,重為詬病者,固大異矣。」

10.  往來不定,四處遊移者史記.卷一○三.萬石張叔列傳.萬石君:「元封四年中,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公卿議欲請徙流民於邊以適之。」南朝宋.顏延之〈直東宮答鄭尚書〉詩:「流雲青闕,皓月鑒丹宮。」

11.  意外、不明來處。如:「流」、「流彈」。

12.  水之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察。」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是銀河落九天。」

13.  品類、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博明萬事為子,適辨理為論,彼皆蔓延雜說,故入諸子之流。」

14.  品類、等列。如:「上流」、「第一流」。北史.卷五○.列傳.高道穆:「道穆以字行於學涉經史,所交皆名流俊士。」北史.卷五九.列傳.李賢:「惇於輩流被引接,每有遐方服玩珍奇,無不班賜。」

15.  似水流之物。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A02188
A02188-008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山部》。


注音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liú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流」之異體。流,《說文解字.沝部》作「」,云:「水行也。從沝,突忽也。,篆文從水。」標準字體以「流」為正字。「」字始見於《龍龕手鑑.山部》云:「,音流。」《四聲篇海.山部》同。至《字彙補.山部》則云:「,音義與流同。」《重訂直音篇.卷六.山部》亦云:「,與流同。」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流」字之異體。

A02188-023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六.山部》。


△疑另為「」之異體
=>C05001」之異體。

A02188
A02188-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水部》。


注音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liú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A02188-001」為「流」之異體。流,《說文解字.沝部》作「」,云:「水行也。從沝,突忽也。,篆文從水。」標準字體以「流」為正字。「A02188-001」字始見於《漢隸字源.平聲.尤韻》引〈堯廟碑〉,《隸辨.平聲.尤韻》亦引〈堯廟碑〉並注云:「《玉篇》A02188-001古文流。」按《玉篇.水部》云:「A02188-001,古文流字。」《四聲篇海.水部》、《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亦以「A02188-001」為「流」之古文。而《正字通.水部》則云:「A02188-001,俗流字。篆書流字從,訛作似不字篆作,故誤以則A02188-001為古流字。」然則「A02188-001」字當係因篆文形訛隸定而成者也。唯「A02188-001」字雖係形訛,其可收為「流」字之異體則無疑。

A02188
A02188-002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水部》。


=>」之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二)ㄌㄧㄡˊ (一)ㄆㄞˋ (三)ㄍㄨ
漢語拼音 (二)liú (一)pài (三)gū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流」之異體。流,《說文解字.沝部》作「」,云:「水行也。從沝,突忽也。,篆文從水。」標準字體以「流」為正字。今考《字彙補.水部》引〈金鏡〉云:「,與A02188-001同。」《康熙字典.水部》、《漢語大字典.水部》等亦皆引《字彙補》謂「」與「A02188-001」同。按《玉篇.水部》、《四聲篇海.水部》等皆以「A02188-001」為「流」之古文,《正字通.水部》則謂「A02188-001」為「流」之訛字,說雖異而以「A02188-001」為「流」則無疑。「」字既與「A02188-001」同,其為「流」字之異體亦可信也。蓋「」、「A02188-001」形近,疑「」字又「A02188-001」字之形訛也。

()

=>」之異體。

()

=>」之異體。

A02188
A02188-014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流字》引〈隋□順墓誌〉。


A02188
A02188-017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水部》引〈古今雜劇〉。

《佛教難字字典.水部》。

《中華字海.氵部》。


A02188
A02188-003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之異體。

注音 (二)ㄌㄧㄡˊ (一)ㄆㄞˋ
漢語拼音 (二)liú (一)pài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流」之異體。流,《說文解字.沝部》作「」,云:「水行也。從沝,突忽也。,篆文從水。」標準字體以「流」為正字。「」字首見於《龍龕手鑑.水部》云:「,舊藏作流。」《四聲篇海.水部》說同《龍龕》,至《字彙補.水部》則云:「釋藏與流同。」《康熙字典.水部》、《中文大辭典.水部》等亦皆引《龍龕》謂「」同「流」。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為「流」之異體。

()

=>」之異體。

A02188
A02188-015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水部.流字》引〈唐秀岳銘〉。

《中華字海.氵部》。


A02188
A02188-016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流字》引〈晏袤題魏李苞通閣道摩崖〉。


A02188
A02188-011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尤韻.流字》引〈郯令景君闕銘〉。

《中華字海.氵部》。


A02188
A02188-004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平聲》。


注音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liú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流」之異體。流,《說文解字.沝部》作「」,云:「水行也。從沝,突忽也。,篆文從水。」標準字體以「流」為正字。「」字見於《干祿字書.平聲》,云:「流,上俗下正。」《五經文字.部》「流」字書作「」而云:「,作訛。」《宋元以來俗字譜.水部》引〈嶺南逸事〉亦作「」。《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云:「流,非。承作。」於是可知「流」字俗或訛作「」,又省作「」。然則「」字可收為「流」字之異體無訛。

A02188
A02188-012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尤韻.流字》引〈費鳳別碑〉。


A02188
A02188-013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水部.流字》引〈漢韓碑〉。


A02188
A02188-010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尤韻.流字》引〈李翕析里橋郙閣頌〉。


A02188
A02188-005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注音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liú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流」之異體。流,《說文解字.沝部》作「」,云:「水行也。從沝,突忽也。,篆文從水。」標準字體以「流」為正字。今考「流」字從「」,而《五經文字.部》、《玉篇.水部》、《類篇.沝部》、《四聲篇海.水部》、《宋元以來俗字譜.水部》、《字彙.水部》等皆作「」。按《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云:「流,承作、旒字準此。」可知「」字當係「流」字之訛變也。故「」字可收為「流」字之異體無訛。

A02188
A02188-018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水部》。


注音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liú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流」之異體。流,《說文解字.沝部》作「」,云:「水行也。從沝,突忽也。,篆文從水。」標準字體以「流」為正字。「」字始見於《字彙.水部》云:「,即流字。見〈周宣王石鼓文〉。」而《正字通.水部》則云:「,舊註即流字。見石鼓文。按本作,篆作,訛作,從尤非。」按「」字從「沝」,而隸變凡水旁在左者作「」,故或訛作「」,又訛「」為「」而作「」也。然則「」字當係「」字之訛,而可以收為「流」字之異體。

A02188
A02188-006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水部》。


注音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liú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流」之異體。流,《說文解字.沝部》作「」,云:「水行也。從沝,突忽也。,篆文從水。」標準字體以「流」為正字。《康熙字典.水部》云:「,同。」《中文大辭典.水部》則引《字彙》云:「,與流同。」《中華字海.部》亦據《字彙》定「」同「流」。今考《字彙.水部》引〈周宣王石鼓文〉云:「即流字。」而《正字通.水部》則云:「,舊註即流字,見石鼓文。按本作,篆作,訛作,從尤非。」可知「」字從「沝」,而隸變凡水旁在左者作「」,故或訛作「」,又訛「」為「」而作「」也。然則「」字當係「」字之訛,而可以收為「流」字之異體。

A02188
A02188-009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沝部》。


注音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liú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流」之異體。按《說文解字.沝部》云:「,水行也,從沝突忽也。,篆文從水。」《集韻.平聲.尤韻》云:「,《說文》水行也,或作流。」《俗書刊誤.卷七.略記字始》則以「」為「流」之石鼓字。於是可知「」字當係「流」字之古文。今標準字體以「流」字為正字,故可收「」字為其異體。

A02188
A02188-019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水部》。


A02188
A02188-007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沝部.字》。

《集韻.平聲.尤韻》。

《異體字手冊.七畫》。


A02188
A02188-022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平聲.十八尤.頁206.右
隸辨
卷二.平聲.十八尤.頁286.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7.左
五經文字
C00956-002部.頁52
新加九經字樣
水部.頁30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八尤.力求切.頁261
平聲.十一模.攻乎切.頁89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七.略記字始.頁571(石鼓字)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部.頁11.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24.左
彙音寶鑑
卷六.ㄐ下平聲.頁543.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8: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