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ㄙㄨㄣ 1. 當稱謂: (1) 兒子所生子女。如:「長孫」。《說文解字.系部》:「孫,子之子曰孫。」唐.杜甫〈石壕吏〉詩:「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紅樓夢》第二回:「只眼前現有二子一孫。」 (2) 與孫同輩之親族。《儒林外史》第二二回:「這一位令姪孫一向不曾會過,多少尊庚了?大號是甚麼?」 (3) 再生或孳生之植物。如:「稻孫」。《周禮.春官.大司樂》:「孫竹之管,空桑之琴瑟。」漢.鄭玄.注:「孫竹,竹枝根之末生者。」宋.蘇軾〈擷菜〉詩:「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 (4) 泛指後裔。《詩經.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紅樓夢》第五回:「子孫雖多,竟無一個可以繼業者。」 (5) 小。身體中絡脈之細小分支,稱為「孫絡」,或稱為「孫脈」。《針經指南.絡說》:「絡一十有五,有橫絡、有經絡,一萬八千。有孫絡,不知其紀。」 2.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孫武。 (二)ㄒㄩㄣˋ 1. 謙卑、恭順。通「遜」。《禮記.緇衣》:「恭以蒞之,則民有孫心。」漢.鄭玄.注:「孫,順也。」《論語.陽貨》:「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2. 遁逃、流亡。通「遜」。《春秋.莊公元年》:「夫人孫於齊。」 (三)ㄙㄨㄣˋ,ㄒㄩㄣˋ之又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