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ㄇㄛˋ 1. 古代中國北方之外族。《說文解字.豸部》:「貉,北方豸穜。」《孟子.告子下》:「欲輕之於堯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荀子.勸學》:「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2. 靜。《爾雅.釋詁》:「貉,靜也。」 =>「貊」之異體。 (二) ㄏㄜˊ 動物名。食肉目犬科。即貍,銳頭尖鼻,耳短小而圓,四肢短,毛褐色或黑灰色。於夜間活動,以小動物、魚類等為食。其皮為珍貴裘料。《字彙.豸部》:「貉,獸四狐,善睡。《墨客揮犀》:『貉行十數步輒睡,以物擊竹,警之乃起,既行復睡。』」《正字通.豸部》:「貉,貉似貍,銳頭,尖鼻,班色。毛深厚溫滑,可為裘。」 (三) ㄏㄠˊ,ㄏㄜˊ之語音。 (四) ㄇㄚˋ 出師於駐地祀神之祭。同「禡」。《集韻.去聲.禡韻》:「貉,《說文》:『師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禡。』引《周禮》:『禡於所征之地。』或作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