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806A00806A00806
字號A00806正字 - 11 - 14 
說文釋形「境」《說文》不錄,見於《說文》新附。
《說文》新附:,疆也。从土,竟聲。經典通用竟。(居領切)
注音ㄐㄧㄥˋ
漢語拼音jìng
釋義

1.  疆界。如:「邊境」、「國境」。《玉篇.土部》:「境,界也。」《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唐.韓愈〈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誌銘〉:「四境之內,竟歲無一事。」

2.  地方、區域。如:「仙境」、「勝境」。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三國演義》第一一八回:「征西將軍鄧艾,耀威奮武,深入敵,使僭號之主,係頸歸降。」

3.  情況、光景。如:「順境」、「逆境」、「家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云:『漸至佳境。』」宋.陸游〈懷昔〉詩:「豈知墮老境,槁木蒙霜菅。」

4.  程度、地步。如:「學無止境」、「已臻化境」。《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個年、月、日、時,一個是這般界,一個是那般界,判然不合。」

A00806
A00806-003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上聲.梗韻》。

*此形為避北宋太祖趙敬諱而省。


A00806
A00806-00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梗韻.境字》引〈高眹脩周公禮殿記〉。


注音 ㄐㄧㄥˋ
漢語拼音 jì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境」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篆作「」,云:「疆也,從土竟聲。居領切。」今楷體正字作「境」。「」之形體,見於《漢隸字源.上聲.梗韻》引〈高眹脩周公禮殿記〉。《隸辨.上聲.梗韻》所引亦同。而此字形亦見諸北魏、南朝之碑銘、墓誌(見《歷代書法字彙.土部》境收錄)。是知「境」又作「」當從隸定楷化而得,其左形從「土」,又作「」,多見於隸體演變字,故凡從土之字根又作者,如:等皆是,符合《異體字例》之規範。故收「」為「境」之異體也。

A00806
A00806-002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土部.境字》引〈中18. 131.下-1〉。


注音 ㄐㄧㄥˋ
漢語拼音 jìng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境」之異體。《說文解字.土部.新附》:「、疆也。從土,竟聲。經典通用竟。居領切。」《敦煌俗字譜.土部.境字》引〈中18.131.下-1〉「境」有作「」。

按「境」從「竟」聲,「竟」從「音」聲。「音」字其下作「」,即「日」,不從「目」。從「目」者,訛字也。今以「境」為正字,「」當為異體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八梗.頁444.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三十八梗.舉影切.頁422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上上聲.頁167.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9: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