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0123A00123A00123A00123A00123A00123A00123A00123
字號A00123正字 - 05 - 07 
說文釋形大徐本:,起也。从人,从乍。(則洛切)
段注本:,起也。从人,乍聲。(則洛切)
注音(一)ㄗㄨㄛˋ (二)ㄗㄨㄛ (三)ㄗㄨㄛˊ
漢語拼音(一)zuò (二)zuō (三)zuó
釋義

(一)ㄗㄨㄛˋ

1.  起來、起身。《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論語.先進》:「捨瑟而作。」宋.蘇軾〈畫佛贊〉:「如日出時,眠者皆作。」

2.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  興建、設立、製造。《左傳.昭公四年》:「君子作法於涼,其敝猶貪;作法於貪,敝將若之何?」《逸周書.卷五.作雒》:「周公)及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4.  創作。如:「寫作」、「作畫」。《易經.繫辭下》:「作《易》者,其有憂患乎?」《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5.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詩經.大雅.棫樸》:「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6.  書寫。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五.曲壯閔本末》:「知書,善屬文,作字奇偉。」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在璞堂老人》:「晚年尤喜作擘窠大字,筆力出入襄陽,一洗脂粉氣象。」

7.  進行某事。如:「作戰」「作媒」、「作揖」

8.  特指過節。宋.蘇軾〈庚辰歲人日作時聞黃河已復北流〉詩二首之一:「典衣剩買河源米,屈指新篘作上元。」明.高啟〈照田蠶〉詞:「東村西村作除夕,高炬千竿照田赤。」

9.  耕作。《書經.堯典》:「平秩東作。」漢.孔安國.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謂之東作。」漢.桓寬《鹽鐵論.水旱》:「是以農夫作劇,得獲者少。」

10.  。《易經.益卦.初九》:「利用為大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11.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晉.陸機〈文賦序〉:「余每觀才士之作,竊有以得其心。」唐.韓愈〈薦士〉詩:「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聊齋志異.卷八.司文郎》:「僧曰:『三作兩千餘言,誰耐久聽!』」

12.  演奏,發出音響。《論語.八佾》:「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列傳.夫餘》:「其王來朝京師,帝作黃門鼓吹,角抵戲以遣之。」《新唐書.卷二二.禮樂志二》:「曲將終,雷鼓作於四隅,舞者皆拜,金聲作而起。」

13.  委派、役使。《詩經.小雅.十月之交》:「胡為我作,不即我謀?」《儀禮.公食大夫禮》:「若不親食,則公作大夫朝服,以侑幣致之。」

14.  使得、使。唐.杜甫〈花底〉詩:「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宋.陸游〈雨晴〉詩:「久雨作我病,今朝身頓輕。」

15.  當做、算是。《書經.舜典》:「扑作教刑。」宋.羅公升〈溪上〉詩:「門前溪一髮,我作五湖看。」

16.  為、充當。擔任某種職務。《書經.舜典》:「僉曰:『伯禹作司空。』」唐.韓愈〈唐故贈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司徒公作藩太原,授河南府參軍。」

17.  變。《禮記.哀公問》:「哀公曰:『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莊子.天地》:「為圃者忿然作色。」《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於是韓王勃然作色。」

18.  量詞。《聊齋志異.卷二.俠女》:「女時就榻省視,為之洗創敷藥,日三四作。」

19.  姓。《通志.卷二六.氏二》:「《風俗通》:『公之子胙侯子孫,因避地改為作氏。』

(二)ㄗㄨㄛ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之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韓崔高孫王傳.孫禮》:「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3.  招惹。如:「自作自受」。

(三)ㄗㄨㄛˊ

1.  「作摩」:

(1)  仔細思量。如:「讓我好好作摩作摩再說吧!」

(2)  北平方言。指暗中算計。如:「他平時笑臉迎人,卻常暗地裡作摩他人。」

2.  作料:食物之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自捧著作料,送到廚下去了。」

A00123
A00123-005
部首筆畫  - 03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人部》。

《中文大辭典.人部》。


A00123
A00123-008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藥韻.作字》引〈漢北海相景君銘〉。


A00123
A00123-009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藥韻.作字》引〈漢校官碑〉。


A00123
A00123-004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注音 (1)ㄗㄨㄛ (2)ㄗㄨㄛˊ (3)ㄗㄨㄛˋ
漢語拼音 (1)zuō (2)zuó (3)zuò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作」之異體。「作」之篆體作「」,《說文解字.人部》:「起也,從人乍聲。」(大徐本:「從人從乍」)隸定作「」(《隸辨.入聲.鐸韻》引〈孔龢碑〉)。其後以「作」為正,反以「」為古,《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字彙.首卷.古今通用》、《正字通.首卷.古今通用》等字書均如是。則「」為「作」之異體無疑,故可收。

A00123
A00123-001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入聲.鐸韻.作字》引〈議郎元賓碑〉。


注音 ㄗㄨㄛˋ
漢語拼音 zuò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作」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人部》篆體作「」,「起也,從人乍聲」,隸定作「作」。《漢隸字源.入聲.鐸韻》引〈議郎元賓碑〉或作「」。茲觀「作」,「」二形之異,乃書寫使然,「」為「作」之異體,應無疑問,故可收。

A00123
A00123-010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人部》。


A00123
A00123-002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鐸韻》。


注音 ㄗㄨㄛˋ
漢語拼音 zuò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作」之異體。「作」之篆文作「」,從人從乍(段注本:「從人乍聲」),其旁從「人」非從「彳」明矣。而後漢隸或有作「」者(《隸辨.入聲.鐸韻》引〈孔宙碑〉),與「彳」略近。降及《集韻.入聲.鐸韻》,《四聲篇海.彳部》等,乃收「」為「作」之異體,恐是傳抄致誤也,故《正字通》於「」下曰:「舊註古『作』字。按:古文無『』。」此言得之。「」雖是訛字,然字書錄之已久,故可收。

A00123
A00123-003-1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部》。


注音 ㄗㄨㄛˋ
漢語拼音 zuò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作」之異體。「作」之篆文作「」,從人從乍,金文或有從「攴」者,如「姞氏簋」作「」,「虢文公鼎」作「」(容庚《金文編.卷八》),隸定作「」,《正字通.攴部》,《康熙字典.攴部》以及《中文大辭典.攴部》以之為「作」之異體是也,故可收。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入聲.十九鐸.頁522.右
隸辨
卷五.入聲.十九鐸.頁710.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十一暮.宗祚切.頁499
上聲.十姥.揔古切.頁338
去聲.九御.莊助切.頁492
去聲.三十八箇.子賀切.頁589
入聲.十九鐸.即各切.頁728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四.去聲.三十八箇.頁81.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四.入聲.六藥.頁558.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人部.頁10.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上入聲.頁137.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