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槀 |
释义 | 槀 《説文》:「槀,木枯也。从木,高聲。」 (一)gǎo ㊀《集韻》苦浩切,上晧溪。宵部。 ①同「槁」。干枯。《集韻·晧韻》:「槀,《説文》:『水〔木〕枯也。』或書作槁。」《禮記·曲禮下》:「槀魚曰商祭,鮮魚曰脡祭。」 ②通「稾」。草;草率。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槀,叚借為稾。」《後漢書·馬援傳》:「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塋,裁買城西數畝地槀葬而已。」李賢注:「槀,草也。以不歸舊塋,時權葬,故稱槀。」 ③东汉县名。故地在今河北省藁城市。《後漢書·銚期傳》:「使期别徇真定宋子,攻拔樂陽、槀、肥纍。」李賢注:「(槀)今恆州槀城縣也,故城在縣西。」 ㊁《廣韻》古老切,上晧見。 ①〔槀本〕香草名,即藁本。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茎及根可入药。《廣韻·晧韻》:「槀,槀本,藥。」《集韻·晧韻》:「槀,槀本,藥艸。」《荀子·大略》:「蘭茞槀本,漸於蜜醴,一佩易之。」漢王逸《九思·憫上》:「{⿱艹𦋺}蕠兮青䓗,槀本兮萎落。」 ②箭干。《正字通·木部》:「槀,矢幹曰槀。」《周禮·夏官·序》:「槀人。」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槀讀為芻稾之稾,箭幹謂之槀。」漢馬融《長笛賦》:「持箭槀而莖立兮,獨聆風於極危。」 (二)kào 同「槁」。犒劳。后作「犒」。清毛際盛《説文解字述誼·木部》:「《説文·牛部》無犒字……古槀字高在上,後易在右……而轉從牛旁,則始於漢時。」《周禮·地官·序》:「槀人。」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槀讀為犒師之犒,主冗食者故謂之犒。」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