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窴 |
释义 | 窴 《説文》:「窴,塞也。从穴,真聲。」段玉裁注:「窴、填同義,填行而窴廢矣。」 (一)tián 《廣韻》徒年切,平先定。又堂練切。真部。 ①同「填」。 ②同「闐」。《集韻·霰韻》:「闐,于闐,國名,在西域。通作窴。」《晋書·輿服志》:「佩于窴玉。」 ③置放。《國語·魯語上》:「藏罟,不如窴里革於側之不忘也。」韋昭注:「窴,置也。」《新唐書·伊慎傳》:「(慎)戰把江口,水湍駃,乃為桴,窴薪焉,乘風縱火。」 (二)diān 《字彙補》丁天切。 〔窴軨〕也作「顛軨」。坂名。春秋时虞地。故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穆天子傳》卷六:「己丑,天子南登于薄山窴軨之隥。」按:《左傳·僖公二年》作「顛軨」。 (三)yǎn 《集韻》膺眼切,上産影。 〔窴赧〕迫窄。《集韻·産韻》:「窴,窴赧,迫窄也。」 (四)chǎn 《集韻》丑展切,上獼徹。 〔窴𧹞〕笛声缓。《集韻·𤣗韻》:「窴,窴𧹞,笛聲緩也。」《文選·馬融〈長笛賦〉》:「惆悵怨懟,窳圔窴𧹞。」李善注:「窴𧹞,聲緩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