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理,治玉也。从玉,里聲。」

lǐ 《廣韻》良士切,上止來。之部。

①治玉。《説文·玉部》:「理,治玉也。」《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戰國策·秦策三》:「人謂玉未理者璞。」

②治理;料理。《廣雅·釋詁三》:「理,治也。」《廣韻·止韻》:「理,料理。」《易·繫辭下》:「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淮南子·時則》:「理關市,來商旅。」陶潛《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裴度《寄李翺書》:「理身,理家,理國,理天下,一日失之,敗亂至矣。」

③修整;整理。《字彙·玉部》:「理,正也。」三國嵇康《養生論》:「勁刷理鬢,醇醴發顔,僅乃得之。」李善注引《通俗文》:「所以理髮謂之刷也。」孟郊《古意》:「啟貼理針綫,非獨學裁縫。」《西遊記》第六十三回:「行者按一按金箍,理一理鐵棒。」

④操作;从事。《禮記·月令》:「百工咸理,監工日號,毋悖于時。」《文心雕龍·詮賦》:「故知人輯頌,人理賦,斯並鴻裁之寰域,雅文之樞轄也。」白居易《重賦》:「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⑤区分;审辨。《詩·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東其畝。」傳:「理,分地理也。」馬瑞辰通釋:「理對疆言,疆謂定其大界,理則細分其地脈也。」《荀子·王制》:「相地而衰政,理道之遠近而致貢。」《抱朴子·外篇·博喻》:「箕舌不能别味,壺耳不能理音。」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故知集品不纯,选者亦无以自理。」

⑥操习;温习。《韓非子·忠孝》:「世之所為烈士者……為恬淡之學,而理恍惚之言。」《漢書·張禹傳》:「性習知音聲,内奢淫,身居大第,後堂理絲竹筦弦。」顔師古注引如淳曰:「今樂家五日一習樂為理樂。」佚名《鬧銅臺·楔子》:「英雄貫滿東京府,曾理兵書習《六韜》。」陈毅《感事书怀》:「琴书久不理,笔砚亦荒芜。」

⑦弹奏。張華《上巳篇》:「伶人理新樂,膳夫烹時珍。」馬致遠《漢宫秋》第一折:「當此夜深孤悶之時,我試理一曲消遣咱。」鲁迅《集外集·〈赠人〉》其二:「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⑧医治。崔寔《政論》:「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殘,是以粱肉理疾也。」《抱朴子·内篇·至理》:「淳于能解顱以理腦,元化能刳腹以澣胃。」《新唐書·柳公綽傳》:「醫之上者,理於未然。」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七:「妾未知姐姐所染何患,當以藥理之。」

⑨纹理。《廣韻·止韻》:「理,文也。」《荀子·正名》:「形體、色、理,以目異。」楊倞注:「理,文理也。」《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上脣欲得方,下脣欲得厚而多理。」段成式《酉陽雜俎·物異》:「建城縣出燃石,色黄理疎,以水灌之則熱,安鼎其上,可以炊也。」《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石色光膩,文理燦然。」

⑩条理。《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楊倞注:「理,條理也。」

⑪操行;仪表。《禮記·祭義》:「故德煇動乎内,而民莫不承聽;理發乎外,而衆莫不承順。」鄭玄注:「理,謂言行也。」又《樂記》:「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鄭玄注:「理,容貌之進止也。」

⑫道理。《廣雅·釋詁三》:「理,道也。」《易·繫辭上》:「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三國志·魏志·崔琰傳》「魯國孔融南朝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違天反道,敗倫亂理,雖肆市朝,猶恨其晚。」王安石《上蔣侍郎書》:「其於進退之理,可以不觀時乎?」王夫之《續春秋左氏傳博議·士文伯論日食》:「有即事以窮理,無立理以限事。」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三十一回:「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太阳。」

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通常指条理、准则。学派用以称世界的精神本原,实际指封建的伦理纲常。《朱子語類·理氣上》:「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人死于法,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

⑭顺。《廣雅·釋詁一》:「理,順也。」《周禮·考工記·匠人》:「凡溝逆地阞謂之不行,水屬不理孫,謂之不行。」孫詒讓正義引王引之云:「理、孫,皆順也。」賈誼《胎教》:「《易》曰:『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王讜《唐語林·德行》:「劉敦儒事親以孝聞。親心緒不理,每鞭之見血,則一日悦暢。」洪仁玕《資政新篇·風風類》:「人能深受其中之益,則理明欲去而萬事理矣。」

⑮(政局)太平。与「乱」相对。《管子·霸言》:「之人,非生而理也;之人,非生而亂也。故理亂在上也。」《後漢書·蔡邕傳》:「運極則化,理亂相承。」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刀鋸不加,理亂不知。」章炳麟《秦政记》:「虽理,法度不如平也。」

⑯法纪。《韓非子·安危》:「先王寄理於竹帛,其道順,故後世服。」《鹽鐵論·相刺》:「今儒者釋耒耜而學不驗之語,曠日彌久而無益於理。」三國諸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⑰古代的法官。《玉篇·玉部》:「理,治獄官也。」《管子·小匡》:「弦子旗為理。」尹知章注:「理,獄官。」《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鄭玄注:「理,治獄官也。」《資治通鑑·漢哀帝建平元年》:「以君嘗託傅位,未忍考于理。」又古代的司法机关。司馬遷《報任安書》:「明主不曉,以為僕沮貳師,而為李陵遊説,遂下於理。」

⑱审理;审问。《後漢書·烏桓傳》:「有勇健能理决鬭訟者,推為大人。」秦醇《趙飛燕别傳》:「太后遣人理昭儀且急,窮帝得疾之端。」《太平廣記》卷四百二十三引《劇談録》:「吏引生東廡曹署,理殺魚之狀。」

⑲惩治。《後漢書·蔡茂傳》:「臣聞興化致教,必由進善;康國寧人,莫大理惡。」《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八年》:「願一言今日之事,惟理罪,不則再見任。」

⑳申述;申辩。《唐律疏議·鬭訟·邀車駕撾鼓訴事不實》:「諸邀車駕及撾登聞鼓若上表,以身事自理訴而不實者,杖八十。」《北史·韓麒麟傳附韓子熙》:「子熙中大夫劉定興、學官令傅靈㯹、賓客張子慎伏闕上書,理之寃,極言元叉劉騰誣誷。」查繼佐《罪惟録·世宗肅皇帝紀》:「兩都御史歐陽必進繼盛疏連及,上書自理。」

㉑媒人。《廣雅·釋言》:「理,媒也。」《楚辭·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脩以為理。」王逸注:「使古賢蹇脩而為媒理也。」

㉒对别人的言行表示态度。如:答理;理睬;置之不理。《紅樓夢》第十五回:「理他作什麽?」茅盾《春蚕》:「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㉓特指物理学或自然科学。如:数理化;理科。

㉔古星名,即豺狼座α星。《漢書·天文志》:「左角,理;右角,將。」

㉕通「賚(lài)」。赏赐。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理,叚借為賚。」《史記·殷本紀》:「予其大理女。」裴駰集解:「《尚書》『理』字作『賚』。鄭玄曰:『賚,賜也。』」

㉖通「裏」。里面。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理,叚借為裏。」《素問·陰陽類論》:「冬三月之病,在理已盡。」王冰注:「理,裏也。」

㉗姓。《廣韻·止韻》:「理,姓。皐陶為大理,因官氏焉。理徵。」《通志·氏族略四》:「理,咎繇理官,子孫遂為氏。末有理徵。改姓。望出河西。」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