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揖 |
释义 | 揖 《説文》:「揖,攘也。从手,咠聲。一曰手箸胷曰揖。」 (一)yī 《廣韻》伊入切,入緝影。緝部。 ①拱手行礼。《説文·手部》:「揖,攘也。一曰手箸胷曰揖。」《廣雅·釋詁二》:「揖,進也。」王念孫疏證:「謂揖而進之也。」《書·康王之誥》:「羣公既皆聽命,相揖趨出。」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令取一丸墨瀕階磨之,揖潞公就觀。」《水滸全傳》第三十六回:「自家拜揖,願求恩官高姓大名。」 ②逊让;让出。《正字通·手部》:「揖,固遜也。」《漢書·王莽傳上》:「公惟國家之統,揖大福大恩,事事謙退,動而固辭。」顔師古注:「揖,謂讓而不當也。」《後漢書·劉祐傳》:「延陵高揖,華夏仰風。」李賢注:「揖,讓也。」唐李白《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且移軍廣陵,恭揖後命。」王琦輯注:「敬謹遜讓而俟天子之後命也。」 ③微俯;俯临。《禮記·玉藻》:「進則揖之,退則揚之。」鄭玄注:「揖之,謂小俯也;揚之,謂小仰也。」又《内則》:「升降出入揖遊,不敢噦噫。」孫希旦集解:「揖,俯身也。遊,行也。」《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九》:「其南一峯高聳,憑空揖瀑。」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江西一·吉安府》:「神岡揖其前,螺山巋其後。」 ④挟,挟持。《尚書大傳·略説》:「八十者杖於朝,見君揖杖。」鄭玄注:「揖,挾也。」 ⑤取;汲取。也作「挹」。《集韻·緝韻》:「挹,《説文》:『抒也。』或作揖。」宋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樓記》:「遠吞山光,平揖江瀨。」 ⑥拱手肃拜。也作「撎」。《集韻·至韻》:「撎,俯手拜也。或作揖。」明謝肇淛《五雜組·事部二》:「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撎即揖也。」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三:「撎拜之撎或作揖,《説文》『撎』云:『舉手下手也。』……《儀禮》撎、揖字不分。」《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安公子轉過身來,恭恭敬敬地作了一個揖。」 (二)jí 《集韻》籍入切,入緝從。又即入切。 会集。《集韻·緝韻》:「揖,聚也,成也。」《字彙補·手部》:「揖,與集同。《秦始皇石刻》:『專心揖志。』」《逸周書·克殷》:「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諸侯,諸侯畢拜,遂揖之。」孔晁注:「揖,召也。揖諸侯共追討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紅樓夢》第三十七回:「遠招近揖,投轄攀轅。」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