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觉〕

《説文》:「覺,寤也。从見,學省聲。一曰發也。」段玉裁本作「覺,悟也」。并注:「悟,各本作寤,今正。」

(一)jué 《廣韻》古岳切,入覺見。沃部。

①醒悟,明白。《説文·見部》:「覺,悟也。」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四引《廣雅》:「覺,知也。」又引顧野王云:「覺,謂知曉也。」《書·説命下》:「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孔穎達疏:「日有所益,不能自知也。」《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叔術覺焉。」何休注:「覺,悟也。」陶潛《歸去來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②告知,启发;使人觉悟。《説文·見部》:「覺,發也。」《釋名·釋姿容》:「覺,告也。」《孟子·萬章上》:「使先知覺後知。」又:「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葉適《題陳壽老論孟紀蒙》:「豈敬其師之所以覺我,而謙于我之所以覺人歟?」

③佛教用语。包括觉悟、觉察、察知恶事、开悟佛道。《大乘義章·二十末》:「覺有兩義,一覺察名覺,如人覺賊;二覺悟名覺,如人睡寤。覺察之覺,對煩惱障;覺悟之覺,對其智障,無明昏寢等事,故名為覺。」

④感知,意识到。如:不知不觉。徐灝《説文解字注箋·見部》:「覺,又為凡知覺之偁。」《世説新語·言語》:「王司州吴興印渚中看,歎曰:『非唯使人情開滌,亦覺日月清朗。』」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鲁迅《准风月谈·喝茶》:「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

⑤发觉,觉察。《説文·見部》:「覺,發也。」段玉裁注:「即警覺人之意。」《論語·憲問》:「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漢書·高帝紀下》:「有而弗言,覺,免。」《新唐書·竇建德傳》:「以騎五百覘建德營,設伏道側,獨以數騎去賊營三里,覺,賊出騎追之。」

⑥表明。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五引《考聲》:「覺,明也。」《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王於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宴。」杜預注:「覺,明也。謂諸侯有四夷之功,王賜之弓矢,又為歌《彤弓》,以明報功宴樂。」

⑦高大;正直。《廣雅·釋詁一》:「覺,大也。」《詩·大雅·斯干》:「殖殖其庭,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又《大雅·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傳:「覺,直也。」《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杜預注:「覺,較然正直。」

⑧贤智者之称。《尚書大傳·湯誓》:「覺兮較兮,吾大命格兮,去不善而就善,何不樂兮!」鄭玄注:「覺兮,謂先知者。」左思《吴都賦》:「藏理於終古,而未寤於前覺也。」

⑨距离。《世説新語·捷悟》:「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宋書·天文志一》:「斗二十一,井二十五,南北相覺四十八度。」

⑩星名。《晋書·天文志中》:「三曰天棓,一名覺星。」

(二)jiào 《廣韻》古孝切,去效見。幽部。

①醒,睡醒。《説文·見部》:「覺,寤也。」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九:「覺,寤也。謂眠後覺也。」《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尚寐無覺。」朱熹注:「覺,寤也。」辛棄疾《新荷葉·人已歸來》:「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吾夜夢一神人,手執鐵棒擊吾右臂,覺來猶自臂疼。」引申为唤醒,惊醒,搅扰。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六:「(紅娘)答曰:『夫人已睡,倉猝不敢覺夫人寢。』」朱有燉《豹子和尚自還俗》:「(末警云):這是那邪魔外道,見我修的真至了,來覺我也!」

②睡眠,眠寐(指从入睡到睡醒)。如:睡觉;午觉。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七十八引顧野王云:「覺,言眠寐也。」《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困了一覺中覺,以補早晨之不足。」鲁迅《呐喊·阿Q正传》:「害得我晚上没有觉睡。」又《呐喊·鸭的喜剧》:「这时一家的人都睡了觉了。」

③量词。睡眠一次为一觉。《列子·周穆王》:「西極之南隅有國焉,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困了一覺中覺,以補早晨之不足。」

④通「較(校)」。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車部》:「較,亦作校,俗作校。凡言校讎,可用較字。史籍計較字亦用覺。」《孟子·盡心下》「《春秋》無義戰」趙岐注:「《春秋》所載戰伐之事,無應王義者也。彼此相覺,有善惡耳。」孫奭疏:「覺,音教,義與校同。」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