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象 |
释义 | 象 《説文》:「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按:甲骨文、金文字都突出象的长鼻这一特征。 xiàng 《廣韻》徐兩切,上養邪。陽部。 ①陆地上现存最大的哺乳动物。耳朵大,鼻子长圆筒形,能蜷曲,多有一对长大的门牙伸出口外,全身毛很稀疏,皮很厚。力强,性温顺。《爾雅·釋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郭璞注:「犀牛,皮、角;象,牙、骨。」邢昺疏:「犀、象二獸,皮、角、牙、骨,材之美者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吕氏春秋·古樂》:「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山海經·南山經》:「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郭璞注:「象,獸之最大者。」 ②象牙的省称。《楚辭·離騷》:「為余駕飛龍兮,雜瑶象以為車。」王逸注:「象,象牙也。」《史記·宋微子世家》:「紂始為象箸,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桮。』」《禮記·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又指有象牙或象骨装饰的。《詩·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朱熹注:「象弭,以象骨飾弓弰也。」《戰國策·齊策三》:「孟嘗君出行國,至楚,獻象牀。」 ③形象,有形可见之物。如:天象;星象;万象更新。《易·繫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孔穎達疏:「象謂懸象,日月星辰也。」《書·説命上》:「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孔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文選·傅毅〈舞賦〉》:「其始興也,若俯若仰,若來若往,雍容惆悵,不可為象。」李善注:「象,形象也。」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④相貌;肖像。《書·堯典》:「静言庸違,象恭滔天。」孔傳:「言起用行事而違背之,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晋潘岳《寡婦賦》:「上瞻兮遺象,下臨兮泉壤。」《晋書·顧愷之傳》:「(顧愷之)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⑤《易》中用语。《易》用卦、爻等符号表示自然变化和人事休咎。《易·繫辭下》:「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孔穎達疏:「謂卦為萬物象者,法像萬物,猶若乾卦之象法像於天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説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絶。」 ⑥象征。《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楊倞注:「象刑,異章服耻辱其形象,故謂之象刑也。」唐韓愈《為宰相賀白龜狀》:「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只要一看见封面上画着的一支细长的蜡烛,便明白这是光明之象。」 ⑦摹拟;描绘。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千變萬化,事各繆形,隨色象類,曲得其情。」《漢書·藝文志》:「周官保氏……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宋蘇洵《王荆州畫像贊》:「公在荆州,或象其儀,白鬚紅顔,謂公方壯。」 ⑧效法。《廣雅·釋詁三》:「象,效也。」《墨子·辭過》:「人君為飲食如此,故左右象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唐劉禹錫《蜀先主廟》:「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⑨想象。《韓非子·解老》:「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 ⑩相似,好像。《周髀算經》卷下:「天象蓋笠。」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三:「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明歸有光《見南閣記》:「夫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象宫闕,雲氣各象其山川。」又指类比。《孫子·用間》:「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杜牧注:「象者類也。言不可以他事比類而求。」 ⑪古代通译南方民族语言的官。《周禮·秋官》:「象胥。」孫詒讓正義:「通夷狄之言者曰象。」《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也指古代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漢書·禮樂志》:「象來致福。」顔師古注:「象,譯也。」 ⑫法;法令。《國語·齊語》:「合羣叜(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設象以為民紀,式權以相應。」韋昭注:「設象,謂設教象之法於象魏也。《周禮》:『正月之吉,縣法於象魏,使萬民觀焉,挾日而斂之。』所以為民紀綱也。」 ⑬执法;以法治理。《書·舜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孔傳:「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孔穎達疏:「又留意於民,詳其罪罰,依法用其常刑,使罪各當,刑不越法。」《管子·君臣上》:「是故能象其道於國家,加之於百姓,而足以飾官化下者,明君也。」尹知章注:「象,法也,謂能本道而立法。」 ⑭道理。《老子》第三十五章:「執大象,天下往。」河上公注:「象,道也。」 ⑮象尊,一种酒器,也简称象。《左傳·定公十年》:「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杜預注:「犧、象,酒器,犧尊、象尊也。」《禮記·明堂位》:「犧、象,周尊也。」 ⑯古乐名。相传周武王打败殷纣王后所作的音乐。《墨子·三辯》:「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象。」《吕氏春秋·古樂》:「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于江南,乃為三象,以嘉其德。」高誘注:「三象,周公所作樂名。」《禮記·文王世子》:「下管象,舞大武。」鄭玄注:「象,周武王伐紂之樂也。」《白虎通·禮樂》:「武王曰象者,象太平而作樂,示已太平也。」 ⑰古代一种手执干戈的舞蹈。《詩·周頌·維清序》:「維清,奏象舞也。」鄭玄箋:「象舞,象用兵時刺伐之舞,武王制焉。」孔穎達疏:「謂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為舞,號其樂曰象舞。」《史記·禮書》:「和鸞之聲,步中《武》、《象》,驟中《韶》、《濩》,所以養耳也。」裴駰集解引鄭玄曰:「《象》,《武舞》也。」《禮記·内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孔穎達疏:「舞象,謂《武舞》也。熊氏云:『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⑱中医学术语。气象,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素問·五藏生成論》:「五藏之象,可以類推。」王冰注:「象,謂氣象也。言五藏雖隱而不見,然其氣象性用猶可以物類推之。」 ⑲姓。《通志·氏族略五》:「象,《姓苑》:『潁州望族。今南昌有此姓。』」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