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稊 |
释义 | 稊 tí 《廣韻》杜奚切,平齊定。脂部。 ①同「蕛」。草名。形似稗,实如小米。《集韻·齊韻》:「蕛,艸名。《説文》:『蕛,䒨也。』或作稊。」《莊子·秋水》:「計中國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陸德明釋文:「司馬云:『稊米,小米也。』李云:『稊,草也。』案:郭注《爾雅》:『稊似稗。』」元曾瑞《哨遍·村居》:「把閑花野草都鋤净,尚又怕稊稗交生。」清張古甫《三農記·稊》:「稊苗如稻葉而深緑,稻苗葉邊有毛,稊光滑而無毛,根下帶紫……結子如黍,茶褐色。」 ②杨柳新生的枝叶。《易·大過》:「枯楊生稊。」王弼注:「稊者,楊之秀也。」虞翻注:「稊,穉也。楊葉未舒稱稊。」陸德明釋文:「稊,鄭作荑。荑,木更生。」唐李白《雉朝飛》:「枯楊枯楊爾生稊,我獨七十而孤棲。」清王士禛《行玉河上懷故鄉有作》:「河邊弱柳漸生稊,沙上蒲芽緑未齊。」《聊齋志異·錦瑟》:「折稊為七,置其前。」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