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 kāng 《廣韻》苦朗切,上蕩溪。又《集韻》丘岡切。陽部。 〔慷慨〕 ⒈情绪激昂。《楚辭·九章·哀郢》:「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蔣驥注:「慷慨,激昂之意。」漢司馬相如《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世説新語·賞譽》:「士衡長七尺餘,聲作鍾聲,言多慷慨。」单用义同。《廣韻·蕩韻》:「慷,慷慨。」漢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幽思難忘。」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⒉性格豪放。《抱朴子·擢才》:「賈誼慷慨,懷經國之術。」《後漢書·齊武王縯傳》:「性剛毅,慷慨有大節。」《京本通俗小説·馮玉梅團圓》:「我徐信也是個慷慨丈夫。」 ⒊感叹。《集韻·唐韻》:「慷,慷慨,歎也。」《古詩十九首》之五:「一彈再三歎,慷慨有餘哀。」《文選·陸機〈門有車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獨悲傷。」李善注引《説文》:「慷慨,壯士不得志於心。」宋王安石《旅思》:「慷慨秋風起,悲歌不為鱸。」 ⒋大方;不吝啬。《水滸全傳》第五回:「魯智深見李忠、周通不是個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聊齋志異·雲蘿公主》:「袁為人簡默,而慷慨好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