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氓 |
释义 | 氓 《説文》:「氓,民也。从民,亡聲。讀若盲。」 (一)méng 《廣韻》莫耕切,平耕明。陽部。 ①民;古代称百姓。《説文·民部》:「氓,民也。」《廣韻·耕韻》:「氓,民也。」《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鄭玄注:「氓,民也。」《孟子·滕文公上》:「(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一》:「有邨氓數十家,俱網罟為業。」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②野民,周朝指居住在鄙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戰國策·秦策一》:「彼固亡國之形也,而不憂其民氓。」高誘注:「野民曰氓。」《淮南子·脩務》:「輕賦薄斂,以寬民氓。」高誘注:「野民曰氓。」漢賈誼《過秦論》:「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史記·陳涉世家》「甿隸之人」南朝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田民曰甿,音亡更反。」杨宽《論西周金文中「六𠂤」、「八𠂤」和鄉遂制度的關係》:「《周禮》中把王畿劃分為『國』和『野』兩大地區,『郊』是其中的分界綫。屬於國的地區内,在王城以外和郊以内,分設有『六鄉』。屬於野的地區内,在郊以外,分設有『六遂』。鄉和遂的居民身份不同,雖然都可以統稱為『民』,但是『六遂」居民有個特殊名稱,叫『氓』(或作『甿』『萌』)或『野民』;而『六鄉』居民則稱為『國人』。『六遂』居民是農業生産的主要擔當者。」 (二)máng 〔流氓〕原指无业游民,后来指品质恶劣、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