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贯〕

《説文》:「貫,錢貝之貫。从毌、貝。」段玉裁注:「錢貝之毌,故其字从毌、貝,會意也。」王筠句讀:「毌亦聲。」

(一)guàn ㊀《廣韻》古玩切,去换見。又古丸切。元部。

①古时穿钱贝的绳索,即钱串。《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陸游《太息》:「百錢斗米無人要,貫朽何時發積藏?」譚嗣同《仁學》:「寧使粟紅貫朽,珍異腐敗,終不以分於人。」

②量词。古代的铜钱用绳穿,一千个为一贯。《六書故·動物四》:「貫,今㠯千錢為一貫。」《漢書·武帝紀》「初算緡錢」顔師古注引李斐曰:「緡,絲也,以貫錢也。一貫千錢,出算二十也。」封演《封氏聞見記·道祭》:「大者費千餘貫,小者猶三四百貫。」《儒林外史》第三回:「城裏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

③用绳子穿起来。《廣雅·釋言》:「貫,穿也。」《易·剥》:「貫魚,以宫人寵。」陸德明釋文:「貫,穿也。」《楚辭·離騷》:「貫薜荔之落蕊。」又指穿(衣)。《論衡·祀義》:「以所見長大之神貫一尺之衣,其肯喜而加福於人乎?」

④穿过,贯穿。《左傳·成公二年》:「矢貫余手及肘。」《宋史·李綱傳上》:「學窮天人,忠貫金石。」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飞矢来贯其胸,遂死。」

⑤通,贯通。《論語·里仁》:「吾道一以貫之。」《楚辭·招魂》:「路貫廬江兮左長薄。」《史記·樂書》:「禮樂之説貫乎人情矣。」張守節正義:「貫,猶通也。」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遂以贯天人之奥。」

⑥中,特指射中。《詩·齊風·猗嗟》:「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傳:「貫,中也。」《儀禮·鄉射禮》:「不貫不釋。」鄭玄注:「貫,猶中也。」鲁迅《故事新编·奔月》:「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

⑦刺,穿刺。《韓非子·外儲説右下》:「馬欲進則鉤飾禁之,欲退則錯錣貫之,馬因旁出。」《列子·説符》:「白公勝慮亂,罷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貫頤,血流至地而弗知也。」

⑧经历。《禮記·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孔穎達疏:「貫,經也。」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三:「貫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⑨连;连续。黄生《義府·貫》:「以緡穿錢曰貫,故有相續不絶之義。」《漢書·谷永傳》:「以次貫行,固執無違。」顔師古注:「貫,聯續也。」陳亮《酌古論·李靖》:「地險峻則魚貫而前。」

⑩系统;条理。《荀子·成相》:「後世法之成律貫。」楊倞注:「律貫,法之為條貫也。」《魏書·任城王澄傳》:「墾田授受之制八條,甚有綱貫,大便於時。」《金史·守貞傳》:「時有國七十年,禮樂刑政,因舊制,雜亂無貫。」

⑪事。《爾雅·釋詁上》:「貫,事也。」《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州之國,使同貫利。」鄭玄注:「貫,事也。」《漢書·武帝紀》:「九變復貫,知言之選。」顔師古注:「貫,事也。」

⑫服事,侍奉。《詩·魏風·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⑬实行。《廣雅·釋詁一》:「貫,行也。」《荀子·王制》:「為之,貫之,積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

⑭累。《廣雅·釋詁四》:「貫,累也。」《荀子·王霸》:「貫日而治詳,一日而曲列之。」楊倞注:「貫日,積日也。」

⑮进入;灌注。《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照樣做成貫鉛的假元寶,一个换一个。」

⑯满。黄生《義府·貫》:「以緡穿錢曰貫……錢滿一貫,則不可益,故有盈滿之義。《周書·泰誓》『罪貫盈』,《韓非子》『吾恐其以我滿貫』是也。」李開先《寶劍記傳奇》:「有横財,終須事不諧;縱有黄金貫斗,决不把綱常壞。」

⑰原籍,出生地。《漢書·元帝紀》:「惟德淺薄,不足以充入舊貫之居。」顔師古注引應劭曰:「舊貫者,常居也。」《新唐書·選舉志上》:「自今一委有司,以所試雜文、鄉貫、三代名諱送中書門下。」湯顯祖《牡丹亭·牝賊》:「自家李全是也,本貫楚州人氏。」

⑱焙茶用具。陸羽《茶經·二之具》:「貫,削竹為之,長二尺五寸,以貫茶焙之。」

⑲通「丱」。儿童束发如两角之貌。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乾部》:「貫,叚借為丱。」《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范甯注:「覊貫,謂交午剪髮以為飾。」

⑳古国名。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南。《禮記·明堂位》:「鼎、鼎、大璜、封父龜,天子之器也。」鄭玄注:「封父,皆國名。」《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伐,取毌丘司馬貞索隱:「毌音貫,古國名,之邑。」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云:「故貫城即古貫國,今名蒙澤城,在曹州濟陰縣南五十六里也。」

㉑姓。邵思《姓解》卷二引《姓苑》云:「貫,貫珠貫高。」《漢書·賈誼傳》:「張敖王趙貫高為相。」

㊁《集韻》古患切,去諫見。元部。

①学习;复习。《爾雅·釋詁上》:「貫,事也。」又「貫,習也。」《國語·魯語下》:「晝而講貫,夕而習復。」韋昭注:「貫,習也。」柳宗元《司業陽城碣》:「講貫經籍,俾達奥義。」《明史·文苑傳序》:「師友講貫,學有本原。」

②习惯。后作「慣」。《司馬法·天子之義》:「習貫成則民體俗矣。」《孟子·滕文公下》:「我不貫與小人乘,請辭。」趙岐注:「貫,習也。」《資治通鑑·唐穆宗長慶元年》:「河朔軍士不貫受杖,不服。」胡三省注:「貫,讀曰慣。」

(二)wān 《集韻》烏關切,平删影。

通「弯」。《集韻·删韻》:「彎,《説文》:『持弓關矢也。』《左氏傳》作關,或作貫。」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乾部》:「貫,叚借為彎。」《史記·伍子胥列傳》:「伍胥貫弓執矢嚮使者,使者不敢進。」司馬貞索隱:「貫,謂滿張弓。」《鹽鐵論·論功》:「家有其備,人有其用,一旦有急,貫弓上馬而已。」《後漢書·祭遵傳》:「有勇力,能貫三百斤弓。」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9: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