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悶 |
释义 | 悶〔闷〕 《説文》:「悶,懣也。从心,門聲。」 (一)mèn 《廣韻》莫困切,去慁明。諄部。 ①烦闷,不爽快。《説文·心部》:「悶,懣也。」《易·乾》:「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素問·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王冰注:「悶,不爽貌。」唐白居易《日漸長贈周殷二判官》:「賴得君來勸一杯,愁開悶破心頭好。」《紅樓夢》第二十六回:「你悶的很,出去逛逛不好?」 ②病症名。清余師愚《疫病篇》:「所謂悶證,熱毒深伏於内而無發露於外也。」 ③昏闷,失去知觉。《靈樞經·經脈》:「凡刺寒熱者,皆多血絡……其小而短者,少氣,甚者,瀉之則悶,悶甚則仆不得言。悶則急坐之也。」《梁書·王僧辯傳》:「世祖因斫之,中其左髀,流血至地。僧辯悶絶,久之方蘇。」《水滸全傳》第一百一十五回:「畢竟張横悶倒。」 ④密闭;使不透气。如:闷葫芦罐。萧乾《万里赶羊》:「他们坐的是闷子车。人热得浑身没劲儿。羊从上火车,十一天就没闭上过嘴。」又指藏在心里。曹禺《雷雨》第二幕:「鲁侍萍:『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 ⑤用同「燜」。盖紧锅盖,用微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熟。《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又悶着一鍋好飯,房裏又放着一瓶酒。」 (二)mēn 《集韻》謨奔切,平魂明。諄部。 ①不觉貌。《集韻·䰟韻》:「悶,悶然,不覺皃。」《莊子·德充符》:「悶然而後應,氾而若辭。」陸德明釋文:「悶然,李(頤)云:『不覺貌。』」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悶若無端。」 ②过饱。如:肉吃多了,闷住了。 ③指长久呆在一处不动。如:闷在家里读书。 ④方言。声音不响亮。如:闷声闷气。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