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益 |
释义 | 益 《説文》:「益,饒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段玉裁作「水、皿,益之意也」。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语:「益用為饒益、增益之義既久,而本義轉晦,遂别製溢字……此字當以氾溢為本義。」 yì 《廣韻》伊昔切,入昔影。錫部。 ①水漫出器皿。引申为水涨。后作「溢」。清王筠《説文釋例》卷四:「益之水在皿上,則增益之意,即兼有氾溢之意。溢似後來分别文。」《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高誘注:「益,長。」 ②骄傲自满。后作「溢」。《莊子·列禦寇》:「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俞樾平議:「益當作溢,溢之言驕溢也。」 ③饶;富裕。《説文·皿部》:「益,饒也。」段玉裁注:「饒,飽也,凡有餘曰饒。」《吕氏春秋·貴當》:「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榮矣。」高誘注:「益,富也。」《史記·貨殖列傳》:「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又满;饱满。《管子·心術》:「嗜欲充益,目不見色,耳不聞聲。」 ④多。《戰國策·齊策三》:「可以令楚王亟入下東國,可以益割於楚。」高誘注:「益,多。」《漢書·灌夫傳》:「嬰與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張具至旦。」顔師古注:「益,多也。」《三國演義》第六回:「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又超过。《莊子·人間世》:「无遷令,无勸成,過度益也。」《戰國策·齊策一》:「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高誘注:「益,猶過也。」 ⑤增加。如:增益;延年益寿。《廣雅·釋詁二》:「益,加也。」《廣韻·昔韻》:「益,增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禄爵而復之。」《史記·高祖本紀》:「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徐霞客遊記·遊白岳山日記》:「復抵文昌閣。覽地天一色,雖阻遊五井,更益奇觀。」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益智不如史乘,诫人不如格言。」又加大;扩大。《穀梁傳·隱公七年》:「民衆城小,則益城。」《論衡·四諱》:「俗有大諱四。一曰諱西益宅。」 ⑥助;补助。《吕氏春秋·觀世》:「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戰國策·秦策二》:「甘茂攻宜陽,三鼓之而卒不上……於是出私金以益公賞。明日鼓之,宜陽拔。」姚宏注:「益,助也。」《論衡·幸偶》:「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 ⑦利益;好处。如:收益;获益。《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唐李白《贈韋秘書子春》:「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只是我想妹妹素日本來多病,凡事當各自寬解,不可過作無益之悲。」 ⑧有益。《論語·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明王世懋《學圃雜疏·荳疏》:「荳之美者無如白匾荳,味甘而益人。」清洪仁玕《天曆序》:「晋、唐以後,既有推測之法,而富貴功名亦如故,是可知數算非能益人,但人自惑之耳。」 ⑨上进;进取。《廣韻·昔韻》:「益,進也。」《論語·憲問》:「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邢昺疏:「此言童子非求進益者也。」 ⑩副词。 ⑪量词。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益。后作「鎰」、「溢」。《六書正譌》卷五:「益,二十四兩為益。」 ⑫通「嗌(ài)」。食物堵住食管。《吕氏春秋·審時》:「得時之稻……大粒無芒,摶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香,如此者不益。」高誘注:「益,息也。」俞樾平議:「益,疑當作嗌。《方言》曰:『嗌,噎也。秦、晋或曰嗌,又曰噎。』然則不嗌者,言食之不噎也。」 ⑬通「隘(ài)」。险隘;阻碍。《詩·大雅·板》「攜無曰易,牖民孔易」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文具於前而略於後例》:「『攜無曰益』,承上四句而言。益與隘通,言天之牖民,如壎篪之相和,如璋圭之相合,如取攜之必從,無曰『有所阻隘也』,牖民乃孔易耳。」 ⑭通「錫(xī)」。赐予。《易·益》:「或益之十朋之龜。」闻一多《古典新義·周易義證類纂》:「益讀為錫……《御覽》八八引《隨巢子》曰:『司禄益食而民不飢,司金益富而國家實,司命益年而民不夭』,即錫食、錫富、錫年也。『或益之十朋之龜』,亦即錫之十朋之龜。」 ⑮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震下巽上。《易·益》:「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説(悦)无疆。』」 ⑯古代行政区划名。 ⑰姓。《通志·氏族略五》:「益氏,今望出城陽馮翊。」汉代有益强、益寿。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