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悛 |
释义 | 悛 《説文》:「悛,止也。从心,夋聲。」 (一)quān 《廣韻》此緣切,平仙清。元部。 ①停止。《説文·心部》:「悛,止也。」《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杜預注:「悛,止也。」《國語·周語下》:「夫周,高山廣川大藪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蕩以為魁陵糞土溝瀆,其有悛乎?」韋昭注:「悛,止也。」《晏子春秋·内篇諫上》:「(晏子)把政,改月而君病悛。」 ②悔改。《方言》卷六:「悛,改也。自山而東或曰悛。」《小爾雅·廣言》:「悛,覺也。」《廣雅·釋詁三》:「悛,更也。」《書·泰誓上》:「惟受罔有悛心。」孔傳:「悛,改也。言紂縱惡無改心。」《漢書·五行志》:「孫子亡辭,亦亡悛容。」顔師古注:「悛,改也。」唐白居易《議祥瑞辨妖災》:「故王者不懼妖之不滅,而懼過之不悛。」 ③次序。《左傳·哀公三年》:「蒙葺公屋,自大廟始,外内以悛。」杜預注:「悛,次也。先尊後卑,以次救之。」 ④恭敬。《廣雅·釋詁一》:「悛,敬也。」王念孫疏證:「《説文》:『恮,謹也。』恮,與悛通。」 (二)xún 《集韻》須倫切,平諄心。 〔悛悛〕也作「恂恂」。谨厚貌。《集韻·諄韻》:「恂,或作悛。」《史記·李將軍列傳論贊》:「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按:《漢書·李廣傳》作「恂恂」。王念孫《廣雅疏證·釋詁一》云:「《論語·鄉黨篇》:『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王肅注云:『恂恂,温恭之貌。』《史記·李將軍傳》云:『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竝聲近而義同。」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