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乘 |
释义 | 乘 《説文》:「乘,覆也。从入、桀。桀,黠也。軍法曰乘。𠅞,古文乘从几。」容庚《金文編》:「乘,从大在木上。《説文》从入桀,非。」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乘之本義為升為登,引申之為加其上。許訓覆也,與加其上同意,字象人登木之形。」按:人登木形,即人登车形。车乃木制。《鄂君車節》改「木」为「几」,即像开口于后,供人上下之车箱形。 (一)chéng 《廣韻》食陵切,平蒸船。蒸部。 ①登;升。《釋名·釋姿容》:「乘,陞也,登亦如之也。」《易·同人》:「乘其墉,弗克攻,吉。」《漢書·陳湯傳》:「夜過半,木城穿,中人卻入土城,乘城呼。」顔師古注:「乘,登也。」《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葯·呃逆》:「乃寒傷胃脘,腎虚氣逆,上乘于胃,與氣相併也。」 ②驾驭。《廣韻·蒸韻》:「乘,駕也。」《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孔穎達疏:「今服用其牛,乘駕其馬。」《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孟子·滕文公下》:「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又乘坐。如:乘车;乘飞机。《論語·衛靈公》:「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楚辭·離騷》:「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吕氏春秋·壹行》:「人之所乘船者,為其能浮而不能沈也。」 ③趁。《字彙·丿部》:「乘,趁也。又因也。」《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漢書·賈誼傳》:「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唐白居易《早發楚城驛》:「月乘殘夜出,人趁早涼行。」 ④凭恃,依仗。《字彙·丿部》:「乘,憑也。」《慎子·威德》:「故飛龍乘雲,騰虵遊霧,雲罷霧霽,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乘也。」《漢書·游俠傳·原涉》:「(涉)遣奴至市買肉,奴乘涉氣,與屠争言,斫傷屠者,亡。」唐柳宗元《三戒·序》:「吾恒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⑤加;交加。《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官一》:「乘削以倫物。」漢賈誼《論積貯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清林則徐《江蘇隂雨連綿田稻歉收情形片》:「况又雨雪紛乘,至今未已。」 ⑥碾压;践踏。《墨子·節葬下》:「滿埳無封,已葬而牛馬乘之。」《國語·晋語九》:「駕而乘材,兩鞁皆絶。」韋昭注:「乘,轢也。」 ⑦欺凌;欺压。《國語·周語中》:「乘人不義。」韋昭注:「乘,陵也。」《漢書·禮樂志》:「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顔師古注:「乘,陵也。」 ⑧进攻;追逐。《吴子·應變》:「若我衆彼寡,分而乘之。」《史記·高祖本紀》:「楚兵不利,淮隂侯復乘之,大敗垓下。」張守節正義:「乘,進也。」《漢書·陳湯傳》:「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顔師古注:「乘,逐也。」 ⑨战胜;胜过。《廣韻·蒸韻》:「乘,勝也。」《書·西伯戡黎》:「周人乘黎。」孔傳:「乘,勝也。」《鹽鐵論·非鞅》:「是以戰勝攻取,并近滅遠,乘燕、趙,陵齊、楚,諸侯歛袵西面而向風。」《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葯·吐血衄血》:「有陽乘隂者,血熱妄行;隂乘陽者,血不歸經。」 ⑩防守。《廣韻·蒸韻》:「乘,守也。」《史記·高祖本紀》:「興關内卒乘塞。」裴駰集解引李奇曰:「乘,守也。」《明末農民起義史料》八:「且城塞非難,乘之為難,乘之非難,久之為難。」 ⑪计算;计划。《周禮·天官·宰夫》:「乘其財用之出入。」鄭玄注:「乘,猶計也。」《韓非子·難一》:「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 ⑫用。《莊子·天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謂照曠。」成玄英疏:「乘,用也。」《淮南子·主術》:「夫乘衆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衆人之力,則無不勝也。」 ⑬治理。《字彙·丿部》:「乘,治也。」《法言·寡見》:「乘國者,其如乘航乎!航安,則人斯安矣。」《漢書·魏相傳》:「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時。」顔師古注:「乘,治也。」 ⑭继承。《列子·楊朱》:「乘其名者,澤其宗族,利兼鄉黨,況子孫乎?」《鹽鐵論·錯幣》:「湯、文繼衰,漢興乘弊。」宋王禹偁《送孫何序》:「國家乘五代之末,接千歲之統。」 ⑮覆。《正字通·丿部》:「乘,《説文》作椉,覆也。」 ⑯数学的计算方法,即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简便算法。《周髀算經》卷上:「勾股各自乘,并而開方除之,得邪至日。」《淮南子·天文》:「以五乘八,五八四十。」《三國志·吴志·趙達傳》:「且此術微妙,頭乘尾除,一算之法,父子不相語。」 ⑰姓。(又读shèng)《通志·氏族略三》:「乘氏,《風俗通》:『乘氏,楚大夫子乘之後,以王父字為氏。』又乘雎,古賢人,見《世本》。漢有煮棗侯乘昌。乘,平聲,或音賸。」 (二)shéng 方言。承受;承担。《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立木顶千斤,麦秆乘三斤。」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即令是铜头铁臂的怪物,也乘不住这种九蒸九炼,而不化为绕指柔。」 (三)shèng 《廣韻》實證切,去證船。蒸部。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莊子·列禦寇》:「王悦之,益車百乘。」成玄英疏:「乘,駟馬也。」《穀梁傳·文公十四年》:「長轂五百乘。」范甯注:「四馬曰乘。」又泛指车和马。《後漢書·循吏傳·衛颯》:「去郡遠者或且千里,吏事往來輒發民乘舩,名曰『傳役』。」漢曹操《請追增郭嘉封邑表》:「行同騎乘,坐共幄席。」唐杜甫《偪側行贈畢曜》:「我貧無乘非無足,昔日相過今不得。」 ②特指配有一定数量兵士的兵车。《左傳·隱公元年》:「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杜預注:「古者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孫子·作戰》:「馳車千駟,革車千乘。」杜牧注引《司馬法》曰:「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廐養五人,樵汲五人。輕車七十五人,重車二十五人。」 ③乘是运载工具,佛教喻为教法(又读chéng)。如: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④双,一对。《廣雅·釋詁四》:「乘,二也。」《古今韻會舉要·徑韻》:「物雙曰乘。」《周禮·秋官·掌客》:「乘禽日九十雙。」鄭玄注:「乘禽,乘行群處之禽,謂雉雁之屬。於禮以雙為數。」晋張華《鷦鷯賦》:「乘居匹遊,翩翩然有以自樂也。」 ⑤四。《字彙·丿部》:「乘,四數曰乘。」《禮記·少儀》:「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鄭玄注:「乘壺,四壺也。」《文選·揚雄〈解嘲〉》:「乘雁集不為之多,雙鳬飛不為之少。」李善注引《方言》曰:「飛鳥曰雙,四雁曰乘。」 ⑥古代地积单位,四丘为乘。《字彙·丿部》:「乘,田制。四丘曰乘。」《韓非子·外儲説左上》:「燕王悦之,養之以五乘之奉。」《禮記·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鄭玄注:「丘,十六井也。四丘六十四井曰甸,或謂之乘。乘者,以於車賦出長轂一乘。」孔穎達疏:「丘乘者,都鄙井田也。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乘。」 ⑦春秋时晋国史书称「乘」。后因称史书为「史乘」。《正字通·丿部》:「乘,晋史曰《乘》。毛氏曰:『乘者,載也,取載事為名。』」《孟子·離婁下》:「晋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趙岐注:「此三大國史記之名異,乘者興於田賦乘馬之事,因以為名。」清趙翼《陔餘叢考·宋人好名譽》:「歷朝以來,宋史最繁,且正史外又有稗乘雜説,層見叠出。」 ⑧类别;等级。《説苑·君道》:「哀公曰:『有二乘,則何為不博也?』」元柳貫《同楊仲禮和表集賢上都》:「叨陪文學乘。」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作詩但求好句,已落下乘。」 ⑨佛经中用作第一人称。《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又休〔沐〕談楊〔揚〕決乘懷。」蒋礼鸿通釋:「乘,就是我,第一人稱。」按:张涌泉《漢語俗字叢考》云,此经文「乘」字系草书「我」字抄写之误。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