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借(一)④⑤〕

《説文》:「藉,祭藉也。一曰艸不編,狼藉。从艸,耤聲。」

(一)jiè 《廣韻》慈夜切,去禡從。鐸部。

①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垫物。《説文·艸部》:「藉,祭藉也。」《周禮·地官·鄉師》「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鄭玄注:「鄭大夫讀蒩為藉,謂祭前藉也。《易》曰:『藉用白茅,无咎。』……此所以承祭,既祭,蓋束而去之。」《禮記·曲禮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鄭玄注:「藉,藻也。」孔穎達疏:「凡執玉之時,必有其藻以承於玉。」

②铺;垫。《世説新語·賢媛》:「正值梳頭,髮委藉地。」柳宗元《捕蛇者説》:「往往而死者相藉也。」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高廟駐蹕臨安,艱難中,每出猶鋪沙藉路,謂之黄道。」

③坐卧在某物上。《漢書·佞幸傳·董賢》:「常與上卧起。嘗晝寢,偏藉上褏(袖),上欲起,未覺,不欲動,乃斷褏而起。」顔師古注:「藉謂身卧其上也。」《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藉萋萋之纖草,蔭落落之長松。」李善注:「以草薦地而坐曰藉。」

④凭借;依靠。也作「借」。《左傳·宣公十二年》:「敢藉君靈,以濟師。」杜預注:「藉猶假借也。」《管子·内業》:「彼道自來,可藉與謀。」尹知章注:「藉,因也。」賈誼《過秦論》:「是以陳涉不用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嚮應者,其民危也。」

⑤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墨子·大取》:「藉臧也死而天下害,吾持養臧也萬倍。」《史記·陳涉世家》:「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裴駰集解引服虔曰:「藉,假也。」

(二)jí 《廣韻》秦昔切,入昔從。鐸部。

①杂乱;盛多。如:狼藉;藉藉。《説文·草部》:「藉,艸不編,狼藉。」《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以此游廷公卿間,名聲藉甚。」裴駰集解:「《漢書音義》曰:『言狼藉甚盛。』」

②古代田制。借民力耕公田,即劳役地租。《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貢,人七十而助,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藉也。」《禮記·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鄭玄注:「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惡取於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③进贡;奉献。《穀梁傳·哀公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范甯注:「藉謂貢獻。」楊士勛疏:「貢謂土地所有,以獻于成周。」《太平廣記》卷二百八十四引《續齊諧記》:「留大銅盤,可廣二尺餘,與别曰:『無以藉君,與君相憶也。』」

④用绳缚。《莊子·應帝王》:「虎豹之文來田,猨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陸德明釋文:「司馬(彪)云:『藉,繩也,由捷見結縛也。』崔(譔)云:『藉,繫也。』」

⑤践踏;欺凌。《莊子·讓王》:「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陸德明釋文:「藉,毁也。又云:凌藉也。」《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司馬貞索隱:「晋灼云:『藉,蹈也。以言蹂藉之。』」

⑥顾。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藉猶顧也。」元稹《放言五首》之三:「霆轟電烻數聲頻,不奈狂夫不藉身。」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三:「把那弓箭解,刀斧撇,旌旗鞍馬都不藉。」

⑦通「籍」。登记。《墨子·號令》:「守必自異其人而藉之。」孫詒讓閒詁:「藉,亦與籍通。蘇(時學)云:『藉,謂記其姓名也。』」

⑧姓。《廣韻·昔韻》:「藉,姓。《左傳》:大夫藉談。」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3: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