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滔 |
释义 | 滔 《説文》:「滔,水漫漫大皃。从水,舀聲。」 tāo 《廣韻》土刀切,平豪透。幽部。 ①大水弥漫。多叠用。《説文·水部》:「滔,水漫漫大皃。」《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孔傳:「浩浩盛大若漫天。」《詩·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毛傳:「滔滔,大水貌。」《漢書·石奮傳》:「間者,河水滔陸,泛濫十餘郡。」顔師古注引晋灼曰:「滔,漫也。」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又使大水泛滥。《淮南子·本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高誘注:「振,動也。滔,蕩也。」 ②广大貌。形容范围极广或时间极长。《詩·大雅·江漢》:「江漢浮浮,武夫滔滔。」毛傳:「滔滔,廣大貌。」《淮南子·精神》:「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高誘注:「孔,深貌。滔,大貌。」又《詮言》:「自身以上,至於荒芒爾遠矣;自死而天下無窮爾滔矣。」高誘注:「滔,曼長也。」宋王安石《和吴冲卿〈雪〉詩》:「滔天有凍痕,匝地無荒壟。」 ③傲慢;放任。《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滔,慢也。」《詩·大雅·蕩》:「天降滔德,女興是力。」毛傳:「天,君。滔,慢也。」鄭玄箋:「厲王施倨慢之化,女羣臣又相與而力為之,言競於惡。」《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在禮,家施不及國,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杜預注:「滔,漫也。」《漢書·叙傳上》:「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謡。」顔師古注:「滔,漫也,言不畏天也。」唐柳宗元《天對》:「夷羿滔淫,割更后相。」 ④涌聚,趋赴。《莊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成玄英疏:「實無人君之位而民足蹈乎前而衆聚也。」唐柳宗元《弔屈原文》:「窮與達固不渝兮,夫唯服道以守義。矧先生之悃愊兮,滔大故而不貳。」 ⑤通「謟」。疑惑。《左傳·哀公十七年》「子高曰:『天命不謟』」唐陸德明釋文:「謟,本又作滔,佗刀反。疑也。」《文選·張衡〈西京賦〉》:「天命不滔,疇敢以渝?」李善注:「滔與謟音義同。」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