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歎,吟也。从欠,𪅀省聲。𣥁,籀文歎不省。」徐鍇繫傳:「此悲歎也。《古詩》曰:『一彈再三歎。』从口作嘆。嘆,息也。」段玉裁注:「古『歎』與『嘆』義别。『歎』與喜樂為類,『嘆』與怒哀為類。」

tàn 《廣韻》他旦切,去翰透。元部。

①吟诵。也作「嘆」。《説文·欠部》:「歎,吟也。」《集韻·翰韻》:「歎,《説文》:『吟也。』通作嘆。」《文選·曹植〈與吴季重書〉》:「鳳歎虎視。」李善注:「歎,猶歌也,取美壯之意。」《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如此,則古人之所歎,《風》、《雅》之所詠,復存於聖世矣。」陸機《日出東南隅行》:「冶容不足詠,春遊良可歎。」

②赞和。指歌尾曳声以相助。《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絲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遺音者矣。」鄭玄注:「倡,發歌句也;三歎,三人從歎之耳。」

③称美;赞许。也作「嘆」。《玉篇·欠部》:「歎,歎美也。」《正字通·欠部》:「歎,與嘆同。稱美曰歎。」《禮記·郊特牲》:「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樂闕,孔子屢歎之。」鄭玄注:「美此禮也。」《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如所書,莫不歎伏。」南朝蕭統《文選·序》:「吉甫有『穆若』之談,季子有『至矣』之歎。」《古今小説·臨安里錢婆留發跡》:「聞錢鏐討叛成功,上表申奏,大加歎賞。」

④古代诗歌体裁之一。元稹《樂府古題序》:「《詩》訖於,《離騷》訖於。是後,《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賦、頌、銘、贊、文、誄、箴、詩、行、詠、吟、題、怨、歎、章、篇、操、引、謡、謳、歌、曲、詞、調,皆詩人六義之餘,而作者之旨。」

⑤同「嘆」。叹息。《廣韻·翰韻》:「歎,歎息。」《集韻·寒韻》:「歎,太息也,或从口。」五代徐鍇《説文解字繫傳·欠部》:「歎,此悲歎也。《古詩》曰:『一彈再三歎。』从口作嘆。嘆,息也。」《詩·周南·關雎序》:「言之不足,故嗟歎之。」陸德明釋文:「本亦作嘆,歎息也。」三國曹植《三良》:「攬涕登君墓,臨穴仰天歎。」《封神演義》第一回:「上天垂象皆如此,徒令英雄歎不平。」

⑥姓。《萬姓統譜·翰韻》:「歎,見《姓苑》。」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