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茲,艸木多益。从艸,兹省聲。」按:徐鍇繫傳作「絲省聲」。

(一)zī 《廣韻》子之切,平之精。之部。

①草木滋盛。《説文·艸部》:「茲,艸木多益。」徐鍇繫傳:「此草木之兹盛也。」《素問·五藏生成論》:「五藏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注:「茲,滋也,言如草初生之青色也。」

②年。《孟子·滕文公下》:「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吕氏春秋·任地》:「今茲美禾,來茲美麥。」高誘注:「茲,年也。」《古詩十九首》之十五:「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③现在。《廣雅·釋言》:「茲,今也。」《書·盤庚上》:「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

④代词。表示指示。
相当于「此」、「这里」、「这个」。《爾雅·釋詁下》:「茲,此也。」《詩·大雅·泂酌》:「挹彼注茲。」《論語·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茲乎?」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
相当于「这样」。《書·湯誓》:「德若茲,今朕必往。」陶潛《飲酒二十首》之一:「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⑤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愈益」、「更加」。后作「滋」。《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德經》:「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墨子·尚同上》:「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衆,其所謂義者亦茲衆。」孫詒讓閒詁:「古正作茲,今相承作滋。」《漢書·五行志下》:「賦斂茲重,而百姓屈竭。」顔師古注:「茲,益也。」

⑥语气词。相当于「哉」。《書·立政》:「嗚呼!休茲!」又《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徂茲!淮夷徐戎並興。」

⑦草席。《爾雅·釋器》:「蓐謂之茲。」郭璞注:「《公羊傳》曰:『屬負茲。』茲者,蓐席也。」《史記·周本紀》:「衛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裴駰集解引徐廣曰:「茲者,藉席之名。諸侯病曰負茲。」

⑧姓。《通志·氏族略四》:「氏,姓,魯桓公之孫公孫茲之後。」

(二)cí 《廣韻》疾之切,平之從。

〔龜茲〕见「龜(qiū)」。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8: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