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洿 |
释义 | 洿 《説文》:「洿,濁水不流也。一曰窳下也。从水,夸聲。」 (一)wū 《廣韻》哀都切,平模影。魚部。 ①浊水池。一说小水池。《説文·水部》:「洿,濁水不流也。」《廣雅·釋詁三》:「洿,聚也。」王念孫疏證:「洿者,水所聚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二:「洿,《字林》:『濁水不流曰洿,謂行潦水也。』」又卷八:「洿,大曰潢,小曰洿。」清王筠《説文句讀·水部》:「洿、池同物,但分清、濁耳。」《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後漢書·仲長統傳》:「雖多山陵洿澤,猶有可居人種穀者焉。」唐劉禹錫《復荆門縣記》:「昔飲于洿,夏溷冬枯;自公感通,𧤅沸生兮。」《農政全書·灌溉圖譜》:「水塘,即洿池,因地形㘭下,用之瀦蓄水潦。」 ②地势低洼。《説文·水部》:「洿,窳下也。」桂馥義證:「窳,當為窊。」《大戴禮記·勸學》:「譬之如洿邪,水潦屬焉,莞蒲生焉。」孔廣森補注:「洿邪,地之窊者也。」《北史·裴佗傳附皇甫亮》:「所居宅洿下,標牓賣之。將買者或問其故,亮每答云:『為宅中水淹不洩,雨即流入牀下。』由此宅終不售。」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北直三·廣平府志》:「由國初地有開墾永不起科者,有因洿下鹻薄磽瘠而無糧者,今皆一概量出作數。」 ③挖掘。《禮記·檀弓下》:「殺其人,壞其室,洿其宫而豬焉。」孔穎達疏:「謂掘洿其宫使水之聚積焉。」《三國志·吴志·三嗣主傳評》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孫盛曰:「況(孫)晧罪為逋寇,虐過辛、癸,梟首素旗,猶不足以謝冤魂,洿室荐社,未足以紀暴迹。」清夏燮《中西紀事·天津新議續議》:「若夫洿我宫,壞我室,是殆天之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後降之罰不自愧悔。」 ④同「汙(污)」。污秽;污浊。《廣雅·釋詁三》:「洿,濁也。」王念孫疏證:「洿,與污同。」《集韻·莫韻》:「汙,《説文》:穢也。或作洿。」《論衡·雷虚》:「夫人食不浄之物,口不知有其洿也,如食,己知之,名曰腸洿。」《抱朴子·外篇·廣譬》:「夫雲翔者不知泥居之洿,處貴者尟恕羣下之勞。」宋蘇軾《觀大水望朝陽巖作》:「春泉濺濺出乳竇,青莎白石半洿涂。」清祝德麟《淞江水》:「洩洿流惡利疏浚,十年五載工頻興。」 ⑤污染;涂抹。《戰國策·齊策四》:「萬乘之嚴主也,辱其使者,退而自刎,必以其血洿其衣,如臣者十人。」《漢書·王莽傳下》:「遣使壞渭陵延陵園門罘罳……又以墨洿色其周垣。」顔師古注:「洿染之變其舊色也。」漢陳琳《檄吴將校部曲文》:「孫權小子,未辨菽麥,要領不足膏齊斧,名字不足洿簡墨。」又引申为传染、感染。 ⑥卑污;不廉洁。《左傳·文公六年》:「(趙)宣子於是乎始為國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獄刑,董逋逃,由質要,治舊洿。」杜預注:「治理洿穢。」孔穎達疏:「洿者,穢之别名,不絜之稱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洿穢不修,曠職尸官。」唐韓愈《與李翱書》:「子獨安能使我潔清不洿而處其所可樂哉?」 ⑦玷污;玷辱。《新書·勢卑》:「而後復罷履屬國之官,臣賜歸伏田廬,不復洿末廷,則忠臣之志快矣。」宋司馬光《四豪論》:「(春申君)又納邪人之言,造姦偽之謀,亂其國嗣,洿敗王家,方諸田文,罪又甚焉。」又用作谦辞。宋文天祥《回信豐羅宰子遠書》:「會誤恩召環,洿班過當,亡何,狼狽而去。」 ⑧衰落。晋陸雲《紆思》:「俯投迹而世洿,仰晞志而道隆。」《清史稿·樂志一》:「是知樂之為懿,覘國隆洿。」 ⑨(声音)散漫。《文選·成公綏〈嘯賦〉》:「觸類感物,因歌隨吟,大而不洿,細而不沈。」李善注:「洿,漫也。」吕向注:「洿,諠也。」 ⑩水流貌。《龍龕手鑑·水部》:「洿,水流皃也。」 (二)hù ㊀《廣韻》侯古切,上姥匣。魚部。 深。《廣雅·釋詁三》:「洿,深也。」《廣韻·姥韻》:「洿,深皃。」《集韻·姥韻》:「洿,水深謂之洿。」《楚辭·天問》:「九州安錯?川谷何洿?」王逸注:「洿,深也。」 ㊁《集韻》荒故切,去暮曉。 将水舀出。后作「戽」。《集韻·莫韻》:「洿,抒水也。」又:「戽,戽斗,抒水器。」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