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舉 |
释义 | 舉〔举〕 《説文》:「擧,對舉也。从手,與聲。」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舉。隸變漢碑多如此作,今俗因之。」 jǔ 《廣韻》居許切,上語見。魚部。 ①双手向上托物。《説文·手部》:「擧(舉),對舉也。」段玉裁注:「對舉,謂以兩手舉之。」《廣韻·語韻》:「舉,擎也。」《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舉筑撲秦皇帝,不中。」《西遊記》第二十七回:「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 ②拿着;执持。《詩·大雅·烝民》:「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孔穎達疏:「舉者,提持之,言既以重輕為喻,故以舉言之。」《周禮·考工記·廬人》:「𣪠(擊)兵同强,舉圍欲細。」鄭玄注:「舉,謂手所操。」唐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西遊記》第三十回:「他舉着壺,只情斟,那酒只情高,就如十三層寶塔一般。」 ③升起。《詩·鄭風·大叔于田》:「叔在籔,火烈具舉。」漢曹操《却東西門行》:「舉翅萬餘里,行止自成行。」《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攬裙脱絲履,舉身赴清池。」宋張震《蝶戀花》:「小院綉垂簾半舉,銜泥紫燕雙飛去。」又攀援。《淮南子·脩務》:「木熙者,舉梧檟。」高誘注:「舉,援也。」 ④张开(口)。《周書·蘇亮傳附蘇湛》:「湛聞之,舉聲大哭。」《西遊記》第四十七回:「八戒笑道:『不曾籠,吃了。』小的道:『你不曾舉口,怎麽就吃了。』」《金瓶梅》第七十四回:「黄氏見説心慈愍,舉口便頌《金剛經》。」 ⑤飞。《吕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㱪之地矣。」高誘注:「舉,飛也。」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願陪仙鶴舉,洛浦聽笙簧。」宋辛棄疾《水調歌頭》:「鴻鵠一再高舉,天地睹方圓。」 ⑥飘动。唐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宋周邦彦《蘇幕遮》:「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明劉基《燭影摇紅》:「細葛香羅,有人衣袂隨風舉。」 ⑦行动。《周禮·地官·師氏》:「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鄭玄注:「舉猶行也。」賈公彦疏:「此數事王行之時師氏則從。」《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史記·項羽本紀》:「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儒林外史》第六回:「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⑧发动;兴起。《韓非子·外儲説左上》:「舉兵而伐中山,遂滅也。」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二:「何意迴飇舉,吹我入雲中。」《伍子胥變文》:「江水淼漫波濤舉,連天沸或淺或深。」《水滸全傳》第五十四回:「量此草寇,不必興舉大兵。」 ⑨谋划;规划。《墨子·雜守》:「葆民,先舉城中官府,民宅室署,大小調處。」孫詒讓閒詁:「計度城内宫室之大小,分處之,必均調也。」《吕氏春秋·異實》:「其主,俗主也,不足與舉。」高誘注:「舉,猶謀也。」 ⑩施行;办理。《管子·禁藏》:「舉事而不時,力雖盡,其功不成。」《韓非子·備内》:「是故明王不舉不參之事。」《後漢書·朱浮傳》:「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讎者所快。」《宋史·吕端傳》:「夫舉大事不顧其親。」 ⑪推荐;选拔。《墨子·尚賢下》:「使(伊尹)為庖人,湯得而舉之,立為三公。」《左傳·襄公三年》:「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楚辭·離騷》:「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商君書·修權》:「論賢舉能而傳焉,非疏父子親越人也,明於治亂之道也。」《儒林外史》第六回:「因前任學臺周老師舉了弟的優行,又替弟考出了貢。」又任用。《國語·周語下》:「唯能釐舉嘉義,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韋昭注:「舉,用也。」《吕氏春秋·分職》:「夫春也,魯國之匹夫,而我舉之。」高誘注:「舉,用也。」《鹽鐵論·復古》:「昔秦常舉天下之力以事胡越。」 ⑫带动;率领。《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乃悉舉衆來,處江、淮之間。」《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姜維)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晋書·謝玄傳》:「泰山太守張願舉郡叛。」《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宋江舉衆出迎。」 ⑬演奏。《詩·周頌·有𦗺》:「既備乃奏,簫管並舉。」唐元稹《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六代之樂罔不舉。」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五·舞蠅虎》:「上召國樂以舉其曲。」 ⑭兴办,行事。《廣韻·語韻》:「舉,立也。」《左傳·文公元年》:「楚國之舉,恒在少者。」杜預注:「舉,立也。」《後漢書·竇融傳》:「融聞智者不危衆以舉事,仁者不違義以要功。」 ⑮矗立,突起。《水經注·河水》:「河水翼岸夾山,巍峯峻舉。」又《𣻎水》:「衆嶺競舉,若豎鳥翅。」 ⑯提出;发问。《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史記·游俠列傳》:「軹人楊季主子為縣掾,舉徙(郭)解。」《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宋陸游《山園雜詠》:「汗青事業都忘盡,時賴吾兒舉話端。」 ⑰点燃。如:举火;举烽。《莊子·讓王》:「曾子居衛,緼袍無表……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韓非子·外儲説左上》:「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抱朴子·外篇·廣譬》:「明燎宵舉,則下有聚死之蟲。」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列營舉砲》:「近年中外備兵使者,早晚堂,俱舉砲。」 ⑱哺养。《史記·孟嘗君列傳》:「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司馬貞索隱:「上『舉』謂初誕而舉之,下『舉』謂浴而乳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又生育。宋黄庭堅《嘲小德》:「中年舉兒子,漫種老生涯。」清惲敬《答來卿》:「四月中得書,知小女舉男子,喜甚。」 ⑲成就;成功。《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⑳成立,站得住脚。晋陸機《文賦》:「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㉑科举考试。《舊小説》乙集六引唐包湑《會昌解頤録·牛生》:「牛生自河東赴舉。」《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博陵崔慎思應進士舉。」又参加科举考试。唐韓愈《諱辨》:「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宋王讜《唐語林》卷七:「景莊累舉未登第。」又考中。唐柳宗元《王侍郎母劉氏誌》:「府君舉明經,授任城尉左金吾衛兵曹。」《新唐書·張嘉貞傳》:「以五經舉,補平鄉尉,坐事免。」又为举人的简称。《儒林外史》第三回:「你中了舉了,叫你家去打發報子哩。」 ㉒记录;登记。《墨子·雜守》:「先舉縣官室居、官府不急者。」《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仲尼使舉是禮也,以為多文辭。」陸德明釋文:「沈云:舉謂記録之也。」《商君書·去彊》:「舉口數,生者著,死民者削。」《漢書·哀帝紀》:「乃者河南潁川郡水出,流殺人民,壞敗廬舍。……已遣光禄大夫循行舉籍,賜死者棺錢,人三千。」顔師古注:「舉其名籍也。」 ㉓谈论;称引。《廣韻·語韻》:「舉,言也。」《正字通·臼部》:「舉,稱引也。」《荀子·非相》:「凡説之難……未可直至也,遠舉則病繆,近世則病傭。」楊倞注:「未可直至,言必在援引古今也,遠舉上世之事則患繆妄,下舉近世之事則患傭鄙也。」《韓非子·五蠧》:「故舉先王言仁義者盈廷,而政不免於亂。」唐韓愈《原道》:「不惟舉之于其口,而又筆之于其書。」 ㉔指责;揭发。《荀子·不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惡,非毁疵也。」《史記·秦始皇本紀》:「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唐王志愔《應正論》:「舉竊寶之愆,黜受邑之賞。」《新唐書·高元裕傳》:「三司監院官帶御史者,號『外臺』,得察風俗,舉不法。」 ㉕纠正;匡正。《吕氏春秋·自知》:「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過也。」高誘注:「舉,猶正也。」《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太后幸洛陽寺,省庶獄,舉冤囚。」唐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縱有敗闕,遣誰舉之?」 ㉖复兴。《禮記·中庸》:「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宋曾鞏《左右司郎中制》:「創制之初,舉墜興壞。」 ㉗祭祀。《詩·大雅·雲漢》:「靡神不舉,靡愛斯牲。」鄭玄箋:「言王為旱之故,求於羣神無不祭也。」《禮記·王制》:「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鄭玄注:「舉,猶祭也。」《清史稿·礼志二》:「雍、乾以來,凡祈禱,天神、太歲暨地祇三壇並舉。」 ㉘取,拾取。《吕氏春秋·下賢》:「錐刀之遺於道者,莫之舉也。」高誘注:「舉,猶取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司馬貞索隱引劉氏云:「廢,謂物貴而賣之;舉,謂物賤而收買之。」《新唐書·闞稜傳》:「部兵皆羣盗,横相侵牟,稜案罪殺之,雖親故無脱者,至道不舉遺。」 ㉙没收。《周禮·地官·司關》:「凡貨不出於關者,舉其貨,罰其人。」鄭玄注:「辟税者,則没其財而撻其人。」又《司門》:「凡財物犯禁者,舉之。」鄭玄注:「犯禁謂商所不資者,舉之没入官。」又《司市》:「三日而舉之。」鄭玄注:「三日而無識認者,舉之,没入官。」 ㉚借贷。宋曾慥《類説》卷七:「每鄉人舉債,必收利數倍。」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我也再不去惹官司瞞心兒舉債。」清沈瀾《田家雜謡·舉田債》:「舉債償息什加四。」 ㉛攻克,占领。《穀梁傳·僖公二年》:「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子·議兵》:「然而秦師至而鄢,郢舉,若振槁然。」《史記·項羽本紀》:「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 ㉜穷尽。《史記·項羽本紀》:「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唐柳宗元《斷刑論》:「秋冬之有霜雪也,舉草木而殘之,草木豈有非常之罪也哉?」 ㉝吃丰盛的饮食。《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玄注:「殺牲盛饌曰舉。」《左傳·莊公二十年》:「夫司寇行戮,君為之不舉。」杜預注:「去盛饌。」《宋宣和遺事》後集:「俄有人進酒食,帝不復舉。」 ㉞轻手诊脉。《中國醫學大辭典》:「舉,輕手診脈之法,求其浮部之象者也。」 ㉟树名。即榉柳。《山海經·中山經》:「(敖岸之山)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郭璞注:「蒨、舉,皆木名也。」郝懿行義疏:「舉,即櫸柳。」 ㊱肺脊。《儀禮·有司徹》:「佐食受牢舉如儐。」鄭玄注:「舉,肺脊。」又《特牲饋食禮》:「乃食,食舉。」鄭玄注:「舉言食者,明凡解體皆連肉。」亦指肤。《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授舉,各一肤。」凌廷堪《禮經釋例》:「此則肤亦謂之舉。」 ㊲皆,全,整个。如:举国;举世;举座。《正字通·臼部》:「舉,皆也。」《左傳·哀公六年》:「僖子不對而泣曰:『君舉不信羣臣乎?』」《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唯任安不肯。」《漢書·石奮傳》:「(奮)無文學,恭謹,舉無與比。」顔師古注:「舉,皆也。」 ㊳总括。《韓非子·解老》:「是以舉之曰:『儉故能廣。』」梁启雄淺解:「『舉之曰』,猶『總而言之』。」《漢書·嚴助傳》:「且秦舉咸陽而棄之,何但越也!」顔師古注:「舉,總也。言總天下乃至京師皆棄也。」宋王安石《上五事劄子》:「今青唐洮河幅員三千餘里,舉戎、羌之衆二十萬。」 ㊴量词。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小爾雅·廣衡》:「二十四銖曰兩,兩有半曰捷,倍捷曰舉。」 ㊵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墨子·經上》:「舉,擬實也。」章炳麟《文學説例》:「蓋直指形質謂之舉。」 ㊶通「與(yǔ)」。 ㊷姓。《廣韻·語韻》:「舉,姓。出《姓苑》。」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