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司 |
释义 | 司 《説文》:「司,臣司事於外者。从反后。」按:金文「司」均作「嗣」解;而有司、司徒、司工、司马之「司」,金文均作「𤔲」。「𤔲」像理丝之形。后作「司」。 (一)sī 《廣韻》息茲切,平之心。之部。 ①掌管;主持。如:司机;司炉;司仪等。《廣雅·釋詁三》:「司,主也。」《詩·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毛傳:「司,主也。」晋陸機《文賦》:「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清鄒容《革命軍》:「一國之政治機關,一國之人共司之。」 ②官吏。《説文·司部》:「司,臣司事於外者。」《廣雅·釋詁一》:「有司,臣也。」《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茲用不犯于有司。」《國語·魯語上》:「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韋昭注:「司,主也,主疆埸吏也。」明張居正《乞鑒别忠邪以定國是疏》:「數年之間,紀綱振舉,百司奉職。」 ③所掌管的事。《書·胤征》:「俶擾天紀,遐棄厥司。」孔傳:「司,所主也。」 ④古代官署的名称。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独立的官署也有称司的。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如:外交部亚洲司。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石經》:「由是省司停納習本。」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條例》:「諸司財用事,往往為伏匿,不敢實言。」 ⑤州名。三国魏都洛阳,在畿辅置司州。晋代相承。《釋名·釋州國》:「司州,司隸校尉所主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所恃内充府庫外制四夷者,惟兗、豫、司、冀而已。」 ⑥元、明、清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兼行政长官「土司」的简称。各土司所辖区域亦称「司」。明朱孟震《西南夷風土記》:「象牙,諸司皆産,獨老撾居多。」 ⑦同「師」。太平天国以「師」字为尊荣之号,多用于「先師」、「軍師」。其余凡当用「師」字者,用「司」代替。清陳玉成《致沃王張洛行書》:「茲兄現已議定,親自出司前來與賢弟面議一切軍機。」 ⑧姓。《通志·氏族略四》:「司氏,鄭司臣之後。宋朝有司超,為防禦使。」 (二)cí 同「辭」。诉讼。《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貴賤無司,事變日至。」郭沫若等集校:「司同辭。辭,謂獄訟也。」 (三)sì ①窥察;监视。后作「伺」。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司部》:「古别無『伺』字,『司』即『伺』字。」《周禮·地官·媒氏》:「司男女之無家者而會之。」鄭玄注:「司,猶察也。」《國語·楚語下》:「盜賊司目,民無所放。」《漢書·高五王傳·趙共王劉恢》:「太后以吕産女為趙王后,王后從官皆諸吕也,内擅權,微司趙王,王不得自恣。」《資治通鑑·漢靈帝熹平元年》:「(王)甫密司察以告段熲。」 ②继承。后作「嗣」。《書·高宗肜日》:「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于昵。」《史記·殷本紀》作「王嗣敬民」。俞樾平議:「『嗣』與『司』古通用。」《叔向文𣪕》:「余小子司朕皇考,肇帥井(型)先文祖共明德,秉威義(儀)。」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