殀 同「夭」。 ⒈夭折;短命。《玉篇·歹部》:「殀,殁也。亦作夭。」《字彙·歹部》:「殀,壽之反也。」《孟子·盡心上》:「殀壽不貳,脩身以俟之。」《楚辭·離騷》:「鮌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羽之野。」王逸注:「蚤死曰殀。」清周宏起《李潛初九山志序》:「殀如顔淵,壽如彭籛。」《鏡花緣》第八十六回:「貧道素於卜筮命相雖略知一二,但衆才女有百人之多,一生窮通壽殀,一時何能説得完結。」 ⒉摧残;残害。《正字通·歹部》:「殀,𣃔殺也。」《禮記·王制》:「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鄭玄注:「殀,斷殺。」清龔自珍《病梅館記》:「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鋤正,以殀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⒊灾祸。《釋名·釋天》:「殀,害物也。」畢沅疏證:「殀从歹旁,俗,字當作『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