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緜 |
释义 | 緜 《説文》:「緜,聯微也。从糸,从帛。」 mián 《廣韻》武延切,平仙明。元部。 ①连绵不断;联结细密。《説文·系部》:「緜,聯微也。」段玉裁注:「聯者,連也。𢼸者,眇也。其相連者甚微眇是曰緜。引申為凡聯屬之偁。」《玉篇·糸部》:「緜,緜緜不絶也。」《詩·大雅·緜》:「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毛傳:「緜緜,不絶貌。」孔穎達疏:「緜緜,微細之辭,故云不絶貌也。」《穀梁傳·文公十四年》:「長轂五百乘,緜地千里。」范甯注:「緜,猶彌漫。」漢張衡《思玄賦》:「潛服膺以永靚兮,緜日月而不衰。」 ②久远。晋陸機《飲馬長城窟行》:「冬來秋未反,去家邈以緜。」 ③缠绕。《玉篇·糸部》:「緜,纏也。」 ④丝绵;新絮。《玉篇·糸部》:「緜,新絮也。」《廣韻·仙韻》:「緜,精曰緜,麤曰絮。」《後漢書·東夷傳·濊》:「知種麻、養蠶,作緜布。」《晋書·職官志》:「秋絹二百匹,緜二百斤。」 ⑤指丝絮状物。宋陸游《醉中懷眉山舊游》:「想見東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飛緜。」 ⑥小。《廣雅·釋詁二》:「緜,小也。」 ⑦薄弱;软弱。《集韻·𧀼韻》:「緜,弱也。」《漢書·嚴助傳》:「且越人緜力薄材,不能陸戰。」顔師古注:「孟康曰:『緜,薄力也。』緜,弱也,言其柔弱如緜,讀如本字。孟説非也。」《新唐書·李聽傳》:「淮南兵緜弱,鄆人素易之。」 ⑧相覆盖。《方言》卷六:「緍,緜,施也。秦曰緍,趙曰緜,吴越之間脱衣相被謂之緍緜。」郭璞注:「相覆及之名也。」 ⑨牵引绳索。《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緜蕞野外。」裴駰集解引如淳曰:「置設緜索,為習肄處。」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引繩為緜,立表為蕞。」 ⑩篱落;围绕。《淮南子·兵略》:「潁、汝以為洫,江、漢以為池,垣之以鄧林,緜之以方城。」高誘注:「緜,落也。」 ⑪木棉树。《文選·左思〈吴都賦〉》:「緜杬杶櫨,文欀楨橿。」李善注引劉逵曰:「木緜樹,高大,其實如酒杯,皮薄,中有如絲綿者。」 ⑫古地名,即緜上。在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晋人城緜而寘旃。」 ⑬姓。《通志·氏族略三》:「緜氏,晋大夫食采緜上,因氏焉。今大通監緜上縣是其地。晋張方腹心有緜思。」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