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嚇 |
释义 | 嚇〔吓〕 (一)hè 《廣韻》呼格切,入陌曉。鐸部。 ①怒叱声;用叱声表示拒绝。《玉篇·口部》:「嚇,以口距人謂之嚇。」清翟灝《通俗編·語辭》:「(嚇)今北方之俗,凡怒人言之不當,輒以一指戳其鼻而作是聲。」《莊子·秋水》:「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南朝宋鮑照《蕪城賦》:「飢鷹厲吻,寒鴟嚇雛。」 ②怒貌。也作「赫」。《廣韻·陌韻》:「嚇,怒也。」《集韻·陌韻》:「嚇,怒也。通作赫。」 ③张开。《文選·郭璞〈江賦〉》:「或爆采以晃淵,或嚇鰓乎巖間。」李善注:「嚇,猶開也。」 (二)xià 《廣韻》呼訝切,去禡曉。 ①笑声。《廣韻·禡韻》:「嚇,笑聲。」 ②害怕;使人害怕。清梁同書《直語補證》:「嚇人:俗語嚇人或為罅(xià)人……退之《縣齋》詩:『雀鼠得驅嚇。』讀作罅,正與今語合。」清翟灝《通俗編·神鬼》引《啓顔録》:「唐有方姓者,好矜門第。人謂豐邑公相何親?曰『是再從伯父。』人大笑曰:『既是方相姪兒,是堪嚇鬼!』」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不料今宵天翻地覆,嚇死俺也!」曹禺《雷雨》第一幕:「是啊!我吓了一身汗,我没等他们来,我就跑了。」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