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 (203767) U+5761⿰土皮
異體字表 岥(302) 𡶅(0) 𡶆(0) 𡊚(34)
正 字 表 坡(簡)
1. pō
【丑集中】【土字部】:【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破平聲。【說文】阪也。滇俗稱山嶺曰長坡,其岥岮高峻者曰相見坡。【唐書·翰林志】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 又飛坡。【朝野僉載】晉元帝永昌中,秦州敷水店西坡,白日飛四五里,直塞赤水坡上,桑畦麥隴,依然不動。 又【集韻】彼義切,音賁。義同。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坡 U+5761
異體字
[1] 岥 bō, pō (302) U+5CA5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峻坡(137) / 峻岥(6)
平鄕二十六都昔祝融君登南嶽謁玄君感碧雞鳳凰集於此故名記云上有
峻坡 而生梧桐朱烏薦瑞故來儀焉馬融賦曰惟梧桐之所生兮在衡山之峻坡 者明·(弘治)衡山縣志[劉熙]【明弘治元年修民國十三年鉛印本】凰峰在永平鄉昔祝融君豋南嶽謁玄君感碧鷄鳯凰集于此故名記云上有
峻岥 而生梧桐朱鳥薦瑞故來儀焉馬融賦曰惟梧桐之所生兮在衡山之峻岥 者明·衡嶽志[彭簪]【明嘉靖七年刻嘉靖增修本】雪坡(897) / 雪岥(7)
冐不法誅責苛纖酋龍怨殺其使乃入㓂以軍綴淸溪鬬密引衆伐木開道徑
雪坡 盛夏凍死卒二千人出林源以闚嘉州破屬蠻滂遣兖海兵五百往戰盡覆酋明·弘簡録[邵經邦]【清康熙刻本】而定邊已困酋龍怨殺其使十年乃入寇以軍綴青溪關密引衆伐木開道徑
雪岥 盛夏卒凍死者二千人出沐源闚嘉州破屬蠻遂次沐源滂遣兗海兵五百往宋·新唐書[歐陽修]【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坡山(2029) / 岥山(16)
在所城南五里相傳宋有宜娘者避兵于此 西崖山 在所城西 琴
坡山 在所城北六里山拱形如琴爲所之障故名 馬鬃嶺 在所城東四十里明·(嘉靖)貴州通志[謝東山]【明嘉靖刻本】中水鄕周太王所邑續志云美陽有岐山有周城水經注岐水逕周城南城在
岥山 之陽而近𠧧所謂居岐之陽也非乚因山致名亦指水所稱矣又歴周原下淸·尚書後案[王鳴盛]【清乾隆四十五年禮堂刻本】坡石(817) / 岥石(6)
勃東臺山池賦覆簣而榮巖磴浮芥而繯丨丨丹崿王勃聖泉宴詩序崇巒左
坡石 壑前縈丨丨萬尋碧潭千頃呉筠竹賦夾滄江倚丨丨蓄水霧之沉沉搖巖烟淸·佩文韻府[張玉書]【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古人遺迹也兹乃青蘋綠芰紫苔蒼蘚遂使江湖思遠寤寐寄託旣而崇巒左
岥石 壑前縈丹㟧萬尋碧潭千頃松風唱響竹露熏空瀟瀟乎人間之難遇也方欲淸·全唐文[董誥]【清嘉慶內府刻本】金坡(953) / 金岥(6)
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巒中有五闗居庸可以行大車通轉餉松亭
金坡 古北口止通人馬不可行車外有十八路盡兔徑鳥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馬山宋·大金國志[宇文懋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之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巒複嶂中有五闗居庸可以行大車通轉餉松亭
金岥 古北口止通人馬不可行車外有十八小路盡兎徑鳥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馬宋·三朝北盟會編[徐夢莘]【清許涵度校刻本】
[2] 𡶅 pō, pǒ (0) U+21D85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3] 𡶆 pō, pí, pǒ (0) U+21D86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4] 𡊚 bái (34) U+2129A 中华字海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田為界西至寶石山直下向南與七都分水為界南至盛家橋向西直上至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為涇南二縣分界處 東流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方 璞 庠生下北鄉蘇武塘 方有林 耆民上北鄉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方遇賢 上北鄉田湖 方益青 上北鄉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方得盛 上北鄉田湖 方學弧 上北鄉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方學弧 上北鄉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方本森 上北鄉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方文月 上北鄉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上北鄉
民國·南陵縣志[余誼密]【民國鉛印本】: 方選高 方選黎 方基元 業儒上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