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 (911221) U+6A4B⿰木喬
編輯者:jxs
異體字表 墧(300) 槗(612) 桥(1699) 鞽(229) 𫞎(0) 𫞏(0) 礄(1621)
正 字 表 桥(簡)
1. qiáo, jiāo, jiào, qiāo, jiǎo
【辰集中】【木字部】:【唐韻】巨嬌切【集韻】【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喬。【說文】水梁也。从木喬聲。喬高而曲也。橋之爲言趫也,矯然也。【史記·秦本紀】昭王五十年,初作河橋。 又懸繩以度曰絚橋。【水經注】罽賔之境,絚橋相引。 又器之有橫樑者曰橋。【儀禮·士昏禮】笲加于橋。【註】橋以庋笲。 又桔橰上衡也。【淮南子·主術訓】橋直植立而不動,俯仰取制焉。 又橋泄,嫚也。【荀子·榮辱篇】橋泄者,人之殃也。 又戾也。【呂覽·離謂篇】聽言而不可知,其與橋言無擇。 又木名。【尚書大傳】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以喩父子。 又陽橋。【春秋】魯地。 又姓。【統譜】黃帝葬橋山,子孫守塚,因爲氏。【史記·貨殖傳】橋姚致馬千匹,牛倍之。 又【集韻】丘妖切,音蹺。【史記·河渠書】山行乗橋。【註】橋,一作𣞶,直轅車也。 又【集韻】居勞切,音高。勁疾貌。【莊子·則陽篇】欲惡去就,於是橋起。 又【韻會】渠廟切,音嶠。【禮·曲禮】奉席如橋衡。【疏】左低右昂,如橋之衡。 又屈橋,壯健貌。【揚雄·河東賦】千乗霆亂,萬騎屈橋。嘻嘻旭旭,天地稠㟼。 又【正韻】古弔切,音叫。義同。 又【正韻】吉了切,音皎。【荀子·儒効篇】橋飾其情性。【前漢·武帝紀】陳湯橋發兵斬郅支。 又【集韻】居夭切,音矯。人名。秦有盛橋。考證:〔【儀禮·士昏禮】筓加于橋。【註】橋以庋筓。〕 謹照原文兩筓字改笲。康熙字典
正字
[簡] 桥 U+6865
異體字
[1] 墧 què, gāo, gǎo, qiáo (300) U+58A7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蘇橋(689) / 蘇墧(39)
舊志俱十七都 黄橋 舊志在十八都 鄭橋 舊志二十都 雙瑞橋
蘇橋 舊志俱二十一都 竹浦橋 舊志二十二都 方隆橋 舊志二十四都淸·(乾隆)温州府志[李琬]【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民國三年補刻本】雍正十年知縣李宗瀚建 府志 育嬰堂在縣治後乾隆三十年知縣
蘇墧 建 府志 瑞昌縣養濟院舊在東山寺左康熙閒知縣金世福遷建寺淸·(光緒)江西通志[曾國藩]【清光緒七年刻本】橋水(5376) / 墧水(14)
而字當為南南
橋水 也葢書字誤耳今本漢志領方縣下云斤員水入鬱又有橋水 不作而鬱水右則留水注之水南出布山縣下逕中留入潭潭水東逕阿林縣南北朝·水經注集釋訂譌[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斤員水入鬱又有
墧水 淸·新斠注地理志[錢坫]【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2] 槗 qiáo, qiao (612) U+69D7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板橋(14669) / 板槗(17)
其名西南流戌在岡上泚水又西南與南長坂門二水合一清按坂門水即下
板橋 水也未知水有二名也抑誤字也其水東北出湖陽東隆山山之西側有漢日南北朝·水經注釋[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鑿石斷之午飯開雲循廟右而躋峻者為崗爲嶺稍半則為磴依澗而上曰玉
板槗 門當兩峯水淙淙其中路於是益𨺗至不可屨峯則香爐赤帝紫盖回雁叅明·童子鳴集[童佩]【明萬曆梁溪談氏天籟堂刻本】橋梁(18515) / 槗梁(18)
四道垓鬲尤艱至于永平其有四幸詔書開余鑿通石門中遭元二西夷它殘
橋梁 斷絶子 復修上則縣峻屈曲 下則入𡨋廎寫輸淵平阿湶泥常䕃鮮南北朝·水經注釋[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鬲尤 尤字艱至於永平其有四年詺書開余鑿通石門中遭元二西夷 殘
槗梁 斷絶子干復脩上則縣峻屈曲淸·六藝之一録[倪濤]【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石橋(36912) / 石槗(23)
連屬而天台懸崖峻峙峯嶺切天古老相傳云上有佳精舍得道者居之雖有
石橋 跨澗而橫石斷人且莓苔青滑自終古以來無得至者猷行至橋所聞空中聲南北朝·高僧傳[釋慧皎]【大正新修大藏經本】以相奉天台山懸崖峻峙峯嶺切天古老相傳云上有釋舎得道者居之雖有
石槗 跨澗而撗石断之自終古以來無得至者猷行至槗所聞空中聲曰知君誠篤宋·太平御覽[李昉]【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溪橋(12953) / 溪槗(11)
西江月公自序云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乗月至一
溪橋 上解鞍曲肱少休及覺巳曉亂山葱蘢不謂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宋·唐宋諸賢絶妙詞選[黄昇]【四部叢刊景明本】緑楊槗杜宇数声春曉東坡自序云春夜行靳水中過酒家飲酒醉素月至一
溪槗 上觧鞍少休及斍已曉乱山葱蘢不謂人世也書此詞槗上明·詞學筌蹄[周瑛]【清初鈔本】小橋(9050) / 小槗(18)
尙書省東南隅通衢有
小橋 相目為拗項橋言侍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項南望南宮也都堂南門宋·太平廣記[李昉]【民國景明嘉靖談愷刻本】望南宫上詳中丞二山堂肆考曰唐尚書省東西隅有
小槗 相承曰抝項橋言侍御中丞及殿中乆次者至此必抝項望南宫也原周處正淸·淵鑒類函[張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鵲橋(3230) / 鵲槗(5)
霞戰翠翹兩臉酒醺紅杏妬半胸蘇嫩白雲饒若能攜手隨仙令皎皎銀河渡
鵲橋 五代·才調集[韋糓]【四部叢刊景清錢曾述古堂景宋鈔本】霞戰翠翹兩臉酒醺紅杏妬半胷酥嫩白雲饒若能携手隨仙令皎皎銀河渡
鵲槗 明·全蜀藝文志[周復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河橋(14263) / 河槗(16)
乂假機後將軍河北大都督機始臨戎而矛旗折意甚惡之列軍自朝歌至于
河橋 鼔聲聞數百里漢魏以來出師之盛未嘗有也長沙王乂奉天子與機戰于鹿南北朝·水經注集釋訂譌[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懷詩難覔
河槗 一字書晋書陸機為大將軍與長沙王議戰列軍自朝歌至于河槗 又機常以駿犬黄耳通家書宋·箋注簡齋詩集[陳與義]【元刻本】平橋(9318) / 平槗(8)
蘇小門前桺萬條毿毿金線拂
平橋 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細腰宋·樂府詩集[郭茂倩]【四部叢刊景汲古閣本】蘓小門前栁萬條毵毿金線拂
平槗 黄鶯不語東風𧺫深閉朱門伴舞腰五代·花間集[趙崇祚]【四部叢刊景明萬曆刊巾箱本】橋下(13786) / 槗下(14)
驚於是使騎捕屬之廷尉釋之治問曰縣人來集解如淳曰長安縣人聞蹕匿
橋下 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集解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廣寜寺有巨鐘一日撞之不鳴其聲乃在城南
槗下 行人聞之無不駭懼有告寺僧具鐃鈜就槗下 迎鐘復鳴宗室仲章説金·續夷堅志[元好問]【清刻本】橋外(2361) / 槗外(8)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塲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
橋外 月如霜明·梁園風雅[趙彦復]【清康熙四十三年陸廷燦刻本】隋堤烟柳亂風雨梁王池館空清秋吹臺歌舞烟花满十里林亭春不㫁金梁
槗外 月如霜憲王樂府流絲管黄流如帯繞宫墻烽火驚麈過洛陽桃花夜决金隄淸·茗齋集[彭孫貽]【四部叢刊續編景冩本】
[3] 桥 qiáo (1699) U+6865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橋边(14) / 桥边(15)
刘夢得金陵五題云朱雀
橋边 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㝷常百姓家盖江左諸王多宋·山谷外集詩注[黄庭堅]【四部叢刊景元刊本】詞臣北朝客归来惟見秦淮碧池臺竹木三畝餘至今人道江家宅前人朱雀
桥边 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阳斜旧時王謝坣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前人土山京口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石橋(36912) / 石桥(84)
明山東南三百里啟䝉記註云天台山去天不逺路經油溪水深險清泠前有
石橋 路徑不盈尺長數十丈下臨絶㝠之澗惟忘其身然後能躋躋者梯巖壁援蘿唐·李太白詩集注[李白]【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泉垂流千仞似布啓蒙記注云丨丨丨去天不遠路由油溪水深險淸冷前有
石桥 路逕不盈尺長数十丈下臨絶澗惟忘其身然後能濟濟者梯岩壁援藤葛之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板橋(14669) / 板桥(23)
自比也詩接謝宣城洙曰謝眺字玄暉為宣城郡太守時之宣城出新林浦向
板橋 有云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雪岸叢梅發春泥百唐·分門集注杜工部詩[杜甫]【四部叢刊景宋刊本】春酒还望青山郭謝元暉遊東田寺天際識归舟雲中亦江樹前人出林浦向
板桥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謝元暉皷吹曲㶚涘望長安河阳視京县白日麗飛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雀橋(669) / 雀桥(13)
瞻晦等並以文義賞晏居住丨丨丨其外雖髙流時譽莫敢造門劉禹錫詩朱
雀橋 邉野草花丨丨丨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歸叟詩話丹宋·方輿勝覽[祝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宇崇嚴晋志云王導自十烏衣宅宋時諸謝烏衣之聚並此巷也刘禹錫詩朱
雀桥 边野草花丨丨丨口夕陽斜又孫元晏詩云古迹荒基好嘆嗟万川吟景只烟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津橋(6127) / 津桥(19)
漢語大詞典·津橋: 1.桥梁。2.指 洛水 上的 天
津桥 。尤黄犬空嘆息緑珠成釁讎何如鴟夷子散髪棹一作弄扁舟元和郡縣志天
津橋 在河南縣北四里隋煬帝大業元年初造此橋以駕洛水用大船維舟皆以鐵唐·李太白詩集注[李白]【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修行之地定光所居号金地此号銀地皆以土色言之隋朝所賜宝㓂尚存中
津桥 在臨海縣南一里脩八十六丈廣一丈六尺淳熙八年守唐仲友建東掖山在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圯橋(744) / 圯桥(7)
漢語大詞典·圯橋: 指 秦 末 张良 与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桥。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桥后毁废,故址在今 江苏省 邳县 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沂水》:“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 泗 ,謂之 小沂水 。水上有橋, 徐泗 間以爲圯,昔 張子房 遇 黄石公 於圯上,即此處也。”因称此桥为
圯桥 。塘橋(5246) / 塘桥(13)
浮橋在縣西北五十五里髙橋在縣南二十五里亭山橋在縣南二十五里横
塘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大洪橋在縣南四十里稽山橋在縣南一十五里上横橋在宋·(嘉泰)會稽志[沈作賓]【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北五十五里 白茫橋 在州北五十里 神田橋 在州北四十五里 茅
塘桥 在州北五十里 洞心橋 在州北四十里 月形橋 在州北四十五里淸·(嘉慶)郴州總志[朱偓]【清嘉慶二十五年刻本】家橋(33628) / 家桥(36)
豐
家橋 在縣東二里其水自螺溪分流昔僧豐干祖居䖏也清河橋在縣東一十五里宋·(嘉定)赤城志[陳耆卿]【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文貫以柳或為錢狀旁有文云晋永和十二年唐豐尚書墓在天台縣二里豐
家桥 近人有罕土淂之墓記云尚書五子最幼者名干為僧即豐干也任隱君墓在宋·輿地紀勝[王象之]【清影宋鈔本】橋記(4989) / 桥記(19)
通濟
橋記 劉放李南壽作元·(至大)金陵新志[張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旴水南通閩廣北抵荆湖明刘翊南豊通濟
桥記 淸·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稿本】
[4] 鞽 jué, qiāo, qiáo, juē (229) U+97BD 汉语大字典
鞍橋(365) / 鞍鞽(147)
十五年任爲弓材亦堪作履裁截碎木中作錐刀靶二十年好作犢車材欲作
鞍橋 者生枝長三尺許以繩繫旁枝木橛釘著地中令曲如橋十年之後便是渾成元·農桑輯要[司農司]【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十五年任為弓材亦堪作履裁截碎木中作錐刃靶二十年好作犢車材欲作
鞍鞽 者生枝長三尺許以繩繫旁枝木橛釘著地中令曲如橋十年之後便渾成拓淸·(光緒)寧河縣志[丁符九]【清光緒六年刻本】橋又(7595) / 鞽又(8)
文善縁木驕壯貌詩四牡有驕増入橇泥行所乗廣韻蹋樀行亦作鞽史記作
橋又 祭韻今圈鞽同上蹻舉足行髙又企也唐陳子昂傳蹻以待陷又見下又小藥宋·增修互注禮部韻略[毛居正]【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韻屩説文履也从履省喬聲廣韻草履増韻麻曰屨木曰屐集韻或作屩亦作
鞽又 作繑史記馮驩躡屩見孟嘗君通作蹻漢王褒頌離蔬釋蹻又燭韻○却乞約元·古今韻會舉要[熊忠]【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 𫞎 qiáo (0) U+2B78E 中华字海
[6] 𫞏 qiáo (0) U+2B78F 中华字海
[7] 礄 qiáo (1621) U+7904 word2vec
石橋(36912) / 石礄(195)
注於渭後朱謀煒本訛在謂之馬冢後辯詳又東過霸陵縣北下渭水又東西
石橋 水南出馬嶺山積石據其東麗山距其西源泉上通懸流數十與華岳同體其南北朝·水經注[酈道元]【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鵲河萬壽礄下紅砂子牛渡灘合兩會口入大江 余家溝 州南水出大
石礄 合青溪溝入大江 徐家溝 州西南一百四十里水出茅里石合两會口淸·(乾隆)涪州志[多澤厚]【清康熙五十年刻本】溪橋(12953) / 溪礄(41)
髪傉檀為左南公秋九月丁巳日有蝕之冬城東府案圖經今縣城東七里清
溪橋 東南臨淮水周三里九十歩今太宗舊第後為會稽文孝王道子宅謝安薨道唐·建康實録[許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礄 城東北二十里 在鍾家村原板礄乾隆十二年鍾如山改爲石礄梅子
溪礄 城西南七里 乾隆二十六年修八斗溪礄 城西二里 谷家礄 城西淸·(同治)桑植縣志[周來賀]【清同治十一年刊本】橋頭(9580) / 礄頭(47)
有二源出南北五部溪西南流合爲一水屈而東南注羌水羌水又東南流至
橋頭 合白水東南去白水縣故城九十里南北朝·水經注[酈道元]【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一里小河坡居民有狆家七十餘户 花小寨 在城南三十里其東二里
礄頭 堡南二里花犵狫西二里麟陽寨北三里荒岡居民三十餘户秋米五斗四升淸·(道光)貴陽府志[蕭琯]【清咸豐刻本】修橋(5308) / 修礄(48)
而思召伯也哉節夫舉此於二百年之後使王之功績因之而益著其視世之
修橋 路徼果報者為不侔矣予懼王此遺跡國史既所不書又復逸於郡志歲月滋元·師山集[鄭玉]【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孝事翁姑教子訓孫延賓待師賢聲丕著尤樂施捨族隣中囷苦者多沐其惠
修礄 路諸功果無不勸夫佽助雖格外需索亦莫不周恤年近七旬殁子孫蕃盛皆淸·(同治)攸縣志[趙勷]【清同治十年刻本】壠橋(64) / 壠礄(8)
縣南三十里鶴鳴橋縣西三十里葉坑口橋縣北十里白塔橋縣北十里石古
壠橋 縣北十五里安舒橋縣北五里水南橋三逕里廣津橋縣東五十里黄土橋縣淸·(康熙)江西通志[謝旻]【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吉陽鎭 縣西北 四十里 老村鎭 縣北七 十里 瓦
壠礄 鎮 縣北二 十五里 楊湖陂鎮 縣東六十里 舊有石磵淸·(乾隆)東流縣志[蔣綬]【清内府本】橋路(3960) / 礄路(36)
八到西至上都二千八十里西至東都一千二百二里南取埇
橋路 至宣州五百里東南至泗州五百九十里西南取蕭縣路至宋州三百十里西唐·元和郡縣志[李吉甫]【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拉 王卡至三道礄尖巴貢宿計程五十里 王卡經熱水塘二十里至三道
礄路 平又二十五里紆折上山路轉峯迴五里至巴貢塘有塘鋪柴草有頭人供給淸·(嘉慶)衛藏通志[袁昶]【清光緒漸西村舍刻本】橋梁(18515) / 礄梁(27)
津水渡也堠小津也天下不能無江河故行旅不能無津堠津堠之置必有非
橋梁 所能盡通之者也故有風濤之嶮而車馬無阻於行色有天限之分而徒從不宋·事類備要[謝維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月輿梁成輿梁雖細事實王政所不廢也吾觀唐莊大道輪轅輻輳往來者衆
礄梁 之設所在有之至於村寨去都邑遠厲揭興嗟病涉所不免矣平溪西南四十淸·(乾隆)玉屏縣志[趙沁]【清内府本】龍橋(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