籩 (48967) U+7C69⿱竹邊
異體字表 𠥣(0) 𠥫(1) 𥸅(2) 𨘚(0) 笾(32) 臱(186) 𨙢(4) 边(6013) 邊(847206)
正 字 表 笾(簡)
1. biān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布元切【集韻】【韻會】【正韻】𤰞眠切,音邊。竹豆。【爾雅·釋器】竹豆謂之籩。【疏】籩,以竹爲之,口有籐緣,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棗、栗、桃、梅、蔆芡、脯脩、膴鮑、糗餌之屬,祭祀、燕享所用。【詩·豳風】籩豆有踐。【儀禮·士冠禮】旨酒令芳,籩豆有楚。【左傳·昭六年】季孫宿如晉,晉侯享之,有加籩。【註】籩豆之數多于常禮。 又官名。【周禮·天官】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疏】女籩,女奴之曉籩者。康熙字典
正字
[簡] 笾 U+7B3E
異體字
[1] 𠥣 biān (0) U+20963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2] 𠥫 biān (1) U+2096B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3] 𥸅 biān (2) U+25E05 异体字字典, 中华字海
[4] 𨘚 biān (0) U+2861A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5] 笾 biān (32) U+7B3E 汉语大字典, search
籩豆(21288) / 笾豆(19)
則無文亦當與朔食同也皇氏云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者天子庶羞百二十品
籩豆 各六十今云二十六者說堂上數也堂下東西夾各十七兩十七合三十四三漢·禮記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西廡崇聖祠共用爵一百八十有九登一鉶一凡二十有二簋簠各四十有三
笾豆 各一百七十有四篚凡十有八菹二十有一蹲凡八此其需費未甚廣所宜如淸·(嘉慶)續修興業縣志[蘇勒通阿]【清乾隆四十三年鈔本】
[6] 臱 mián, biān (186) U+81F1 汉语大字典
淸·札迻[孫詒讓]【清光緖二十年籀廎刻二十一年正修本】: 初也戴校引錢大昕云尊當爲
[7] 𨙢 biān (4) U+28662 汉语大字典
淸·(乾隆)登封縣志[陸繼萼]【清乾隆五十二年刊本】: 耽耽萬瓦差差金輔璇題輝映陸離落成之初四遠咸集峯巒增明雲烟攺色
[8] 边 biān, bian (6013) U+8FB9 search
左籩(104) / 左边(34)
陳設圖 四配祭各一壇此一壇式也○計爵三登一鉶一簠簋各一
左籩 六右豆六羊一豕一各分作四分用方盤盛置四位前篚一盛帛一段長同前淸·(康熙)寳慶府志[梁碧海]【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石 係得典最峰山 一公子冲頭田大小一連五坵訐穀六石 田
左边 山内墦一塊依墦管係蘇光緒之業 一間刀冲田大小六坵計榖三石淸·(同治)綏寧縣志[方傳質]【清同治六年刻本】一籩(3060) / 一边(159)
先賢孟孫氏配尚饗祭噐祝板二爵一百二十登五鉶二十簠四十一簋四十
一籩 一百八十四豆一百八十四酒尊五篚九卓三牲匣八大小盤一百一十香案明·(嘉靖)商城縣志[萬炯]【明嘉靖刻本】之比而三合星已得其四相距最逺三十二秒一為伐第二星一参旗第九星
一边 四凟一水位第四星故知諸星必有相聯屬之理非偶然矣又南門第二星及淸·時務通考[杞廬主人]【清光緖二十三年點石齋石印本】
[9] 邊 biān (847206) U+908A search
兩籩(424) / 兩邊(10028)
世佐案反者往而來復之謂公食大夫禮云先者反之是也然則
兩籩 亦特執之如設敦鉶法與設敦鉶法皆特執見少牢禮是籩設于堂即上經云淸·儀禮集編[盛世佐]【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深衣衣下屬幅而下裳上屬幅而上相對為衽鄭注深衣鉤邊今之曲裾則宜
兩邊 而用也但此等無文言之且從先儒之義○注其為至而已○正義曰繼袂揜漢·禮記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左籩(104) / 左邊(3508)
示有所先謂先世造此食者也賓即筵奠于薦左降筵北面坐取脯主人辭薦
左籩 豆之東降下也自取脯者尊主人之賜將歸執以反命辭者辭其親徹疏曰下宋·儀禮經傳通解[朱熹]【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人意建猶扱也興起也奠停也賔即筵奠于薦左降筵北靣坐取脯主人辭薦
左邊 豆之東降下也自取脯者尊主人之賜將歸執以反命辭者辭其親徹賔降授漢·儀禮[鄭玄]【四部叢刊景明徐氏翻宋刻本】籩豆(21288) / 邊豆(437)
君初爲之辭矣此句亦非其次冝在明日問大夫之下凡致禮皆用其饗之加
籩豆 凡致禮謂君不親饗賔及上介以酧幣致其禮也其其賔與上介也加籩豆 謂漢·儀禮[鄭玄]【四部叢刊景明徐氏翻宋刻本】凡致禮皆用其饗之加
邊豆 凡致禮謂君不親饔賓及上介以酧幣致其禮也其其賓與上介也加籩豆 謂淸·儀禮鄭注句讀[張爾岐]【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竹籩(264) / 竹邊(925)
下收租祭器鑞香爐花瓶四副銅罍洗尊爵勺共一十隻木俎豆共一十一隻
竹籩 一十一隻 初名義學元統三年請額杜洲書院銓注山長一員 天啟志○淸·(光緒)慈谿縣志[楊泰亨]【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脊抱膝棄卷而息一臨流而探杯澗北二人一據膝而問一以手印地而聽又
竹邊 二人一收卷而捲一紐頸而觀詩底一人安筆硯整衣冠而坐其潁川庾藴過明·明太祖文集[明太祖]【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實籩(453) / 實邊(2251)
尤有戰慄之象古語云夙夜栗栗又曰不寒而栗故以之為贄則取其䖍以之
實籩 則示其莊蘇君思敬字君之子其亦有取於是乎雖然栗竦縮之意使民戰栗元·環谷集[汪克寬]【清康熙汪氏三先生集本】路以爲後圖縱賊未懷與國何損必又難臣曰賊雖致欵戎心可保乎即有其
實邊 備得以徹之乎臣請對曰昔景德初契丹大入河朔先帝親駕北狩于澶淵虜宋·樂全集[張方平]【宋刻本】箇籩(22) / 箇邊(213)
倫堂東壁 𥙊器 銅登五箇銅爵九十八箇銅簠四十一箇銅簋四十一
箇籩 豆三百六十俱教諭干鳳捐已貲置造 教諭廨 十二間西廡後 訓導廨明·(嘉靖)高淳縣志[劉啓東]【明嘉靖刻本】正城又建圈城於北嶺上 畿輔通志 周圍六百一十八丈垛口八百四十
箇邊 城六處共長三百五十六丈敵臺二十座定樂安口帶管邊城七處共長二百淸·(光緒)淶水縣志[陳杰]【清光緒二十一年刊本】充籩(53) / 充邊(551)
坡字小雅正月云瞻彼阪田坡上有漆木隰中有栗木漆可以為器用栗可以
充籩 實桑可以蠶楊可以矢釋木云楊蒲栁郭云可以為箭左傳所謂董澤之蒲車宋·慈湖詩傳[楊簡]【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當宁匱乏之憂下可以免枵腹脫巾之變近可以省內地飛輓之勞遠可以
充邊 方積貯之饒矣明·續文獻通考[王圻]【明萬曆三十年松江府刻本】一籩(3060) / 一邊(11978)
者觀此一段須看他兩節先看所貴乎道者是如何這箇是所貴所重者至於
一籩 一豆皆是理但這箇事自有人管我且理會箇大者且如今人講明制度名器宋·朱子語類[黎靖德]【明成化九年陳煒刻本】離炷有明法即有我我即有法非法即我我即非法汝今何故但受
一邊 不受一邊 如是喻者於汝不吉是故我今還以破汝善男子如是喻者即是非喻是非喻南北朝·大般涅槃經[曇無讖]【大正新修大藏經本】壇籩(43) / 壇邊(521)
一毎位籩豆各四簠簋各一鉶一酒盞一兩廡東西各十三壇東西各爵一每
壇籩 豆各四簠簋各一酒盞四十五年更定正位酒尊一爵三登一鉶二籩豆各八淸·國子監志[梁國治]【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每位籩豆各四簠簋各一鉶一酒盞一兩廡東西各十三壇東西各爵一每
壇邊 豆各四簠簋各一酒盞四十五年更定正位酒尊一爵三登一鉶二籩豆各八淸·明史[張廷玉]【清乾隆武英殿刻本】籩各(472) / 邊各(2381)
位陳設四案每案銅爵各三共十二件木簋各一共四件木簠各一共四件竹
籩各 四共十六件木豆各四共十六件磁酒罇一件 兩廡淸·(同治)咸豐縣志[張梓]【清同治四年刊本】六鱗隂數龍有八十一鱗陽数龍不曾見魚必有之又龜背上文中間五箇兩
邊各 挿四箇共八箇八箇之外周圍共有二十四箇者二十四氣也箇箇如此又如宋·朱文公易説[朱鑒]【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