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無毋無亡罔無莫無靡靡蔑蔑末蔑未勿
同源字
miua無(无):miua毋(同音) miua無:miuanɡ亡罔(魚陽對轉) miua無:mak莫(魚鐸對轉) miua無:miai靡(魚歌通轉) miai靡:miat蔑(歌月對轉) miat蔑:muat末(月部叠韻) miat蔑:miuət未勿(月物旁轉)

這些都是明母字,都有否定的意思。

《説文》:“無,亡也。”《玉篇》:“無,不有也。”字又通“毋”。《書·益稷》:“無若丹朱傲。”《漢書·劉向傳》作“毋若丹朱敖”。《洪範》:“無偏無黨。”《漢書·車千秋傳》作“毋偏毋黨”。《荀子·法行》:“無内人之疏,而外人之親。”注:“無,禁辭也。”

《説文》:“毋,止之也。”《廣韻》:“毋,止之辭。”《論衡·譴告》:“毋者,禁之也。”《詩·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箋:“毋,禁辭。”《禮記·檀弓下》:“曰:‘噫!毋!,”注:“毋,禁止之辭。”《曲禮上》:“毋不敬。”釋文:“毋,猶今人言莫也。”《文選·張衡〈思玄賦〉》:“毋緜攣以倖己兮。”舊注:“毋,勿也。”

《詩·唐風·葛生》:“予美亡此。”箋:“亡,無也。”《儀禮·士喪禮》:“亡則以緇長半幅。”注:“亡,無也。”《禮記·坊記》:“則亂益亡。”注:“亡,無也。”《檀弓上》:“稱家之有亡。”釋文引皇注:“亡,無也。”《祭法》:“亡其地則不祭。”釋文:“亡,無也。”《論語·八佾》:“不如諸夏之亡也。”集解引包注:“亡,無也。”《雍也》:“今也則亡。”皇疏:“亡,無也。”《述而》:“亡而爲有。”皇疏:“亡,無也。”《顔淵》:“我獨亡。”皇疏:“亡,無也。”《衞靈公》:“今亡矣夫!”皇疏:“亡,無也。”《陽貨》:“今也或是之亡也。”皇疏:“亡,無也。”《子張》:“焉能爲亡?”皇疏:“亡,無也。”按:“亡”有“無”義,但仍讀武方切,不讀“無”音。《廣韻》下平聲陽韻:“亡,無也。”上平聲虞韻不收“亡”。

《詩·大雅·民勞》:“以謹罔極。”箋:“罔,無也。”《抑》:“罔敷求先王。”箋:“罔,無也。”《爾雅·釋言》:“罔,無也。”《楚辭·九章·惜誦》:“君罔謂汝何之。”注:“罔,無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罔敢或貳。”薛注:“罔,無也。”又:“罔有不韙。”薛注:“罔,無也。”揚雄《劇秦美新》:“上罔顯於羲皇。”注:“罔,無也。”

“莫”是無定代詞,譯成現代漢語是“没有誰﹑没有什麽”。《廣雅·釋言》:“莫,無也。”《華嚴經音義》上引《珠叢》:“莫,無也。”《書·伊訓》:“亦莫不寧。”傳:“莫,無也。”《詩·邶風·谷風》:“德音莫違。”箋:“莫,無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箋:“莫,無也。”《沔水》:“莫肯念亂。”箋:“莫,無也。”《楚茨》:“式禮莫愆。”箋:“莫,無也。”《角弓》:“莫肯下遣。”箋:“莫,無也。”《大雅·行葦》:“莫遠具爾。”箋:“莫,無也。”《抑》:“莫捫朕舌。”傳:“莫,無也。”《蕩》:“曾是莫聽。”箋:“莫,無也。”《禮記·檀弓上》:“莫相予位焉。”注:“莫,無也。”《論語·雍也》:“何莫由斯道也?”皇疏:“莫,無也。”《憲問》:“莫我知也夫!”皇疏:“莫,無也。”《陽貨》:“何莫學夫詩?”皇疏:“莫,無也。”《詩·大雅·雲漢》:“寧莫我聽?”箋:“靡﹑莫,皆無也。”按:“莫”與“無”不完全同義,由于缺乏同義詞,故以“無”釋“莫”。

《爾雅·釋言》:“靡,無也。”《華嚴經音義》上引《珠叢》:“靡,無也。”《詩·邶風·泉水》:“靡日不思。”箋:“靡,無也。”《鄘風·柏舟》:“之死矢靡他。”傳:“靡,無也。”《衞風·氓》:“靡室勞矣。”箋:“靡,無也。”《小雅·采薇》:“靡室靡家。”箋:“靡,無也。”《小旻》:“國雖靡止。”箋:“靡,無也。”《蓼莪》:“入則靡至。”箋:“靡,無也。”《北山》:“王事靡盬。”箋:“靡,無也。”《大雅·皇矣》:“其德靡悔。”箋:“靡,無也。”《雲漢》:“靡神不舉。”箋:“靡,無也。”《國語·魯語下》:“每懷靡及。”注:“靡,無也。”《戰國策·秦策四》:“靡不有初。”注:“靡,无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羣凶靡餘。”薛注:“靡,無也。”

《小爾雅·廣詁》:“蔑,無也。”《廣言》:“蔑,末也。”《易·剥卦》:“剥牀以足,蔑貞,凶。”釋文引馬注:“蔑,無也。”虞注:“蔑,無也。”《詩·大雅·板》:“喪亂蔑資。”傳:“蔑,無也。”《左傳·僖公十年》:“蔑不濟矣。”注:“蔑,無也。”《國語·晉語二》:“吾蔑從之矣。”注:“蔑,無也。”《晉語四》:“蔑不欲矣。”注:“蔑,無也。”《漢書·楚孝王囂傳》:“蔑之!命矣夫!”師古曰:“蔑,無也。”

《小爾雅·廣詁》:“末,無也。”《論語·子罕》:“末由也已。”皇疏:“末,無也。”又:“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憲問》:“末之難矣。”皇疏:“末,無也。”《陽貨》:“末之也已。”皇疏:“末,無也。”《公羊傳·隱公六年》:“吾與鄭人末有成也。”注:“末,無也。”《成公十六年》:“末言爾。”注:“末,無也。”《吕氏春秋·開春》:“吾未有以言之。”注:“末猶無也。”《禮記·文王世子》:“未有原。”注:“末,猶勿也。”

“未”字否定過去,不否定將來,與“不”有别。但有時候也當“不”字講。《儀禮·鄉射禮》:“衆賓未拾取矢。”注:“未,猶不也。”

《小爾雅·廣詁》:“勿,無也。”《詩·豳風·東山》:“勿士行枚。”箋:“勿,無也。”《小雅·賓之初筵》:“式勿從謂。”箋:“勿,猶無也。”《易·象傳》:“矢得勿恤。”虞注:“勿,無也。”《戰國策·秦策四》:“願王之勿易也。”注:“勿,無也。”《儀禮·少牢饋食禮》:“勿替引之。”注:“勿,猶無也。”《吕氏春秋·季夏》:“勿致僞詐。”注:“勿,無也。”《淮南子·脩務》:“寡人敢勿軾乎?”注:“勿,無也。”《論語·雍也》:“雖欲勿用。”皇疏:“勿,猶不也。”《學而》:“過則勿憚改。”皇疏:“勿,猶莫也。”按:在别(不要)的意義上,“毋(無)”與“勿”同義,但在語法上有所不同。“毋(無)”字後面的動詞一般帶賓語,“勿”字後面的動詞一般不帶賓語。《論語·學而》:“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随便看

 

同源字典共收录4349个汉字的同源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2: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