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770A04770
字號A04770正字 - 05 - 17 
說文釋形大徐本:,相箸也。从黍,占聲。(女廉切)
段注本:,相箸也。从黍,占聲。(女廉切)
注音ㄋㄧㄢˊ 
漢語拼音nián 
釋義

1. 因黏性物使另兩物互相附著連結。如:「黏貼」。《說文解字.黍部》:「黏,相箸也。」漢.王褒〈僮約〉:「黏雀張鳥,結網捕魚。」

2. 具有黏性。如:「黏液」、「黏土」。晉.崔豹《古今注.卷下.草木》:「稻之黏者為黍。」唐.白居易〈三謠.朱籐謠〉詩:「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3. 貼近、糾纏。如:「這小孩子很黏人。」宋.陸游〈初夏書感〉詩:「游蜂黏落蕊,輕燕接飛蟲。」

4. 詩句平仄協調稱為「黏」,失調稱為「失黏」。以近體詩絕句為例,四個句子之第二字一定平仄分明,如為平起式,依序為「平仄仄平」,仄起式依序為「仄平平仄」,此「仄仄」或「平平」即屬相黏現象,否則為失黏。

5. 圍棋下法之一。將兩顆棋子相連接,以鞏固陣地與解除對方威脅或進攻。

A04770-002-1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鹽韻》。


注音 ㄋㄧㄢˊ #ㄌㄧㄢˊ
漢語拼音 nián #lián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溓」為「黏」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黍部》:「,相箸也。從黍,占聲。」《集韻.平聲.鹽韻》:「黏、粘、溓,尼占切。《說文》相著也。或從米,亦作溓。」《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引《考工記》「黏為溓。」按依據《集韻》及《字學三正》則「溓」為「黏」之重文,故「溓」可為「黏」之異體也。

A04770
A04770-002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鹽韻》。

◎「」,今標準字體作「粘」。


#「」另兼正字。

注音 ㄋㄧㄢˊ #ㄋㄧㄢˊ
漢語拼音 nián #nián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粘」為「黏」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黍部》:「、相箸也。從黍、占聲。女廉切。」《廣韻.平聲.鹽韻》:「黏,黏麴,女廉切。」《集韻.平聲.鹽韻》:「黏、粘、溓,尼占切。《說文》相箸也。或從米,亦作溓。」《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簡畫者》「黏,俗作粘。」《字彙.首卷.從古》「黏,俗作粘。」《正字通.首卷.從古》說同。按「黏」字從「黍」,「粘」字從米,黍與米皆為五穀,從黍、從米,其義無別。今以「黏」為正字,「粘」為俗字,則「粘」可為異體矣。

」,今標準字體作「粘」。


#「」另兼正字。
A04770
A04770-001-1
部首筆畫  - 05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麥部》。


#「N00035」另兼正字。

注音 ㄋㄧㄢˊ #ㄊㄧㄝˋ
漢語拼音 nián #tiè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黏」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黍部》:「,相箸也。從黍,占聲。女廉切。」《正字通.黍部》:「,他協切,音帖,餅屬。又鹽韻,音黏,青,藥草名。……青,一名地節,一名黃芝。亦作黏。」按「黏」字從「黍」,「」字從「麥」,黍與麥皆屬五穀,故從黍、從麥,其義無別,「」可為「黏」之異體。惟依《正字通》之說,則僅限於藥草名。作為「餅屬」解,音ㄊㄝ,音義為「黏」字各異,故不與焉。


#「N00035」另兼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二十四鹽.尼占切.頁291
去聲.五十七驗.女驗切.頁628
平聲.二十四鹽.尼占切.頁291
入聲.三十帖.託協切.頁780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二十四鹽.頁42.左
六書正譌
平聲.十四鹽添嚴韻.頁71.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二十二鹽.頁548.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三字辨似.頁99
卷二.正譌.頁226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141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五.兼下平聲.頁410.右
卷五.兼下平聲.頁410.右
異體字手冊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6: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