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ㄐㄧˋ
魚名。鯉目鯉科。形似鯉,脊隆起,頭口皆小,無鬚。腹大,白色,背青褐色。骨多,味美。較鯉魚耐寒。產於淡海中。為常見之食用魚。同「鰂」。《說文解字.魚部》「鰂」字:「鰂,烏鰂,魚名。……鯽,鰂或从即。」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六.洪覺範》:「公癡叔詩,如食鯽魚,惟恐遭骨刺,與岐山豬肉,不可同日而語也。」
(二)ㄗㄜˊ
「鰂」之異體。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字彙.魚部》。
《重訂直音篇.卷六.魚部》。
段注本《說文.魚部》。
《正字通.魚部》。
「」為「鯽」之異體。「鯽」之字形,或從「即」,或從「」,故古籍作「鯽」者,如《龍龕手鏡.魚部》、《龍龕手鑑.魚部》、《玉篇.魚部》、《類篇.魚部》等。作「」者,如《正字通.魚部》、段注本《說文解字.魚部》。從「」近篆,從「即」近隸,今通行楷定「即」。故無論見於《說文.魚部》鰂之重文「鯽」,或段注本《說文解字.魚部》鰂或從。,或作「」。「鯽」與「」乃一字異形,今立「鯽」為正字,故收「」為異體。
《龍龕手鏡.魚部》。
「」為「鯽」之異體。《龍龕手鏡.魚部》、《龍龕手鑑.魚部》、《玉篇.魚部》、《廣韻.入聲.昔韻》、《集韻.入聲.昔韻》、《類篇.魚部》,均以「」同「鯽」字。《重訂直音篇.卷六.魚部》以俗字「鯽」同「」。《字彙.魚部》「」,「鯽」本字,俗作鯽。「鯽」,注云:「魚似鯉,色黑而體促,壯大而脊隆。」《正字通.魚部》「」為「鯽」本字。注云:「魚背隆起如劍脊,故從脊。」段注本《說文解字.魚部》鯽,注云:「俗鰂字,今人用為魚字。」「鰂」、「」既通用「鯽」,且立「鯽」為正字,故收其本字為異體。
《成都通覽.魚類》。
《玉篇.魚部.字》。
「鰿」為「鯽」之異體。《玉篇.魚部.字》「鰿」同「鯽」,鮒魚也。《集韻.入聲.麥韻.昔韻》鰿,小魚。又鰿,鮒也。《正字通.魚部》鰿,俗呼鯽魚。《四聲篇海.魚部》鰿,音,義同。段注本《說文解字.魚部》,段注:「資昔切,十六部。按:或作鰿,責聲亦十六部也。或作鯽。」故「鰿」同「」,與「」同「鯽」,此乃常見之以音同而衍,義同而用之異形字。今立「鯽」為正字,故收「鰿」為異體也。
「」為「鯽」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魚部》,注云:「今人用為魚字。」《正字通.魚部》,鯽本字,魚背隆起如劍脊,故從脊。《說文》作。《玉篇.魚部》、《龍龕手鏡.魚部》、《龍龕手鑑.魚部》與鯽同。《康熙字典.魚部》,注云:「《說文》本字。」《彙音寶鑑.魚部.二十六畫》,同。《異體字手冊.十五畫》鯽,收本字「」,篆文「」。「」之字形,從篆楷化,與「」同字,皆為「鯽」之本字。今收「」為「鯽」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